小儿麻痹症距离彻底消失已经很近了,人类是

小儿麻痹症,大名“脊髓灰质炎”,是一种急性传染病,患者主要是5岁以下儿童,一旦发病可能造成瘫痪,因此俗称“小儿麻痹症”。

不久前,国际权威的卫生机构世界卫生组织(WHO)宣布,两种脊髓灰质炎病毒(II、III型)在世界范围内绝迹,全球有记录病的例数从年的每年35万例,下降到每年不到40例,这是巨大的突破和进步。

目前,有I型野生脊髓灰质炎病毒感染发病的国家,也已经从个下降到2个,人类距离彻底消灭脊髓灰质炎已经很近了。

消灭传染病是我们的共同目标,同时也要经历漫长抗争过程。在这一历程中,脊髓灰质炎很有可能是被彻底消灭的第二个重大传染病(第一个是大名鼎鼎的天花)。

脊髓灰质炎到底有多可怕?人们是用何种方法战胜了它?我们就来解密一下这个过程。

脊髓灰质炎的元凶是脊髓灰质炎病毒,这种病毒属于肠道病毒,主要通过消化道传播。不幸的是,人是这种病毒的唯一自然宿主。

通俗点说,脊髓灰质炎病毒只感染人,由人传播给人,而不感染动物。从有文明记录以来,人类一直与脊髓灰质炎病毒做争斗,付出了惨痛的代价,直到现在终于迎来了胜利的曙光。

最早关于脊髓灰质炎的记载,见于公元前年~公元前年期间的一副埃及石碑雕刻,距今已有多年。

这幅石碑刻着一位古埃及神职人员,他手拄拐杖,有一条腿又短又细,从姿态的表现来看,比较符合脊髓灰质炎患者的形象。

埃及古老石刻人物形象符合脊髓灰质炎患者特征

虽然石碑并没有文字描述这种疾病,但今日的我们仍然可以探知,早在公元前年左右,就已经有人因脊髓灰质炎致残了。

虽然从古埃及石碑以来,脊髓灰质炎已经侵害人类健康几千年之久,但直到18~19世纪,我们才详细描述并记录该病。

苏格兰作家、诗人WalterScott爵士,两岁时(年)患脊髓灰质炎,落下终身残疾。对于一名作家而言,作品就是对命运最有力的抗争,他在曾描述自己因一次严重的发热而失去了右腿的全部力量,并表达了瘫痪、跛足对生活的影响。

不过在当时,脊髓灰质炎病因不清,只能通过它造成的恶果来起名,比如婴儿脊柱麻痹、退行性麻痹、清晨麻痹、牙齿麻痹,以及呼吸麻痹等。

从这一系列命名不难看出,肢体瘫痪并不是唯一的损伤,严重的脊髓灰质炎还可能导致呼吸机麻痹,重度患者常死于窒息。

年,英国医生MichaelUnderwood对脊髓灰质炎进行了医学临床描述,他将这种疾病称为“下肢衰弱”。随后又过了半个世纪,在年,关于脊髓灰质炎的第一份医学论文发表。年,奥地利医生两位医生首次获得了脊髓灰质炎病毒。

自此,消灭脊髓灰质炎的“战争”正式开始。

虽人们对脊髓灰质炎有一些了解,也发现了致病元凶,但如何防治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还是无解的难题。

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国家城市化进程加速,密集群居变成人们城市忙碌生活的一种常态,而卫生设施并没有完全跟上,这给粪-手-口传播的脊髓灰质炎病毒提供了大规模爆发的土壤。

年,美国出现脊髓灰质炎大流行,当年共收治多例患者,死亡人数超过人。此后的几十年间,美国脊髓灰质炎频繁爆发,年感染人数达到历史顶峰,全年一共收治个患者。

年,一位佩戴腿部支架的孩子正为一医院募捐

如此严重的传染病爆发,使防治措施刻不容缓。

要想对抗脊髓灰质炎,还要从病因入手。该病由病毒引起,而当时应对病毒性传染病的预防性措施,疫苗是绕不过的一个选项。

以子之矛、攻子之盾。开展疫苗研究及制备疫苗的关键,在于生产足够的病毒。

年,哈佛大学三位科学家经过不断努力,成功实现了脊髓灰质炎病毒大规模培养,他们发现,病毒可以不局限在神经组织内,肌肉、皮肤、肾脏组织中都可以培养病毒。

这为疫苗研发打下了基础,三位科学家也因此获得了年诺贝尔生理学与医学奖。

有了病毒,如何生产有效的疫苗成为另一项重大挑战。

同样是年,美国的Salk教授在小儿麻痹基金会资助下,深入到脊髓灰质炎疫苗的研发工作中,虽然屡次失败,但他并没有气馁,最终发现使用甲醛灭活病毒,可以将病毒的毒性消灭而保留抗原性,成功制造出灭活的脊髓灰质炎病毒疫苗。

Salk为了验证疫苗的安全性,首先为自己和自己的家人接种了疫苗,虽然自己和家人没有出现因为疫苗而患上脊髓灰质炎这样的可怕结果,却无法证明在人群中广泛接种疫苗是安全的。

为了验证Salk疫苗是否真的安全有效,一场前无古人的公共卫生试验即将展开。

脊髓灰质炎疫苗的试验对美国国家小儿麻痹基金会是一个巨大的考验——他们需要说服数百万家长让自己的孩子接种可能有危险的疫苗。

为了完成这项任务,参与疫苗项目试验的全美范围内个郡的公共卫生官员全部动员起来,挨家挨户宣传普及基本知识、减轻民众的恐惧。

医院、防疫站的医生护士们要全部参与试验,负责疫苗管理以及现场接种工作,所有学校、医学会、新闻机构、学生家长教师联谊会等所有能够动员的组织也被全部动员起来,组成了几万经过训练的志愿者也全部参与进来,负责记录数据、联系家长、公共宣传等工作。

甚至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还组织了专门的人员负责说服黑人家庭参与试验。

年4月26日,在弗吉尼亚州麦克莱恩的富兰克林?谢尔曼小学,6岁的兰迪?克尔站在队伍的第一个,他一点也不害怕,反而露出微笑。一位护士卷起他左边的袖子,医生给他注射了疫苗。

兰迪?克尔成为第一个参与接种脊髓灰质炎疫苗试验的孩子

在接下来的几周中,全美国有60万名儿童至少接受了一次注射(包括试验区域和对照区域),接受了全部三次注射的儿童高达95%。

随着疫苗接种的结束,整个美国度过了一年的安静时期,不过人们都在紧张期盼着实验结果的公布。

宣布结果的时间定在年4月12日,也是富兰克林?罗斯福的十周年忌日。这位被脊髓灰质炎导致瘫痪的人,不但当上了美国总统,还带领美国走出了大萧条,赢得了二战。

当天上午,数百万人在广播、电视前等待结果发布,发布会的礼堂里,挤进了多人,15个摄像团队,他们期待着一场干脆利落的发布,希望试验的负责人ThomasFrancis能够站起来干脆利落地说:“我们成功了!”(因为提前20分钟,NBC已经泄露了Francis给的资料)

不过,Francis却讲了整整98分钟,从试验数据到试验中所遇到的各种情况,从疫苗质量稳定性到接种时各种人为失误……他甚至还在演讲过程中插入了幻灯片来讲解(简直是那个时代的PPT讲解狂)。

最终,他才给出结论,疫苗预防瘫痪性脊髓灰质炎的有效率为80%~90%,预防I型病毒的有效率为60%~70%,预防II型和III型病毒的有效率为90%以上。

Salk成为了国家英雄,因为他所研制并以他名字命名的Salk疫苗成功了,更因为在疫苗成功后被问到专利权属于谁时,他回答:“要我来说,它属于所有人。脊髓灰质炎疫苗没什么专利权可言,你能说太阳的专利权是谁的吗?”

Salk和脊髓灰质炎疫苗登上《时代》杂志封面

这是Salk最受推崇的一句话。也正是在Salk这样的医学工作者不断努力下,脊髓灰质炎通过广泛接种疫苗的方式被人类所控制。

在中国也是如此,顾方舟所研制的口服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糖丸”,让无数儿童免受脊髓灰质炎折磨,护佑了一代代中国儿童健康成长。

根据WHO的记录,中国最后一例脊髓灰质炎本土野病毒感染病例出现在年,年,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平洋区域消灭脊髓灰质炎证实委员会正式宣布中国为无脊灰状态,也就是说,中国已经成功消灭脊髓灰质炎19年了。

衷心希望最后两个存在脊髓灰质炎的国家能够尽快摆脱疾病,让脊髓灰质炎被人类彻底消灭。

.参考文献

[1]李娟,李晓梅,张朱佳子,等.中国维持无脊髓灰质炎的成绩与挑战[J].国际病毒学杂志,,26(4):-.DOI:10./cma.j.issn.-..04..

[2]傅宇婷,刘小畅.脊髓灰质炎免疫策略进展及疫苗供应现状[J].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32(5):-,.

[3]曾智坤,成立.脊髓灰质炎疫苗的研究进展[J].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32(6):-,.

[4]脊髓灰质炎疫苗的研究——顾方舟访谈[J].中华医史杂志,,48(5):-,封4.DOI:10./cma.j.issn.-..05..

[5]世界卫生组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smeo.com/zcmbzz/1229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