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医生我身上的白班会是白癜风吗 http://www.ntltqx.com/baidianfengchangshi/zhengzhuangzhenduan/806.html
一例1岁6个月龄雄性未绝育暹罗猫,临诊症状表现为精神状态轻度沉郁,四肢共济失调,辨距不良,轻度意向性震颤,经MRI初步诊断和活检组织病理学确诊。MRI发现小脑延髓池区域显著扩张,病灶呈T2WI高强度信号,T1WI低至无强度信号,FLAIR低至无强度信号,邻近膜组织无显著增强,小脑蚓部尾侧冠状面可见被挤压左移而矢状面可见被挤压前移。行枕骨大孔减压术,切开部分枕骨和部分寰椎背侧弓后囊壁活检采样送检组织病理学显示上皮样结构和化脓性炎症。该病患术后恢复良好,术后第21天MRI复查发现囊肿消失。小脑延髓池囊肿在犬猫目前未见报道。
关键词:小脑延髓池囊肿猫MRI蛛网膜下腔扩张
引文
颅内和脊髓蛛网膜囊肿在犬猫较为罕见,其中以四叠体池囊肿在犬相对常见,猫也有报道,其他一些病变如脊髓滑膜囊肿和第四脑室脉络膜囊肿在犬有报道,而小脑延髓池囊肿目前未见报道。此处囊肿的起源,推测可能形成于胚胎早期发育过程中上皮细胞形成皱褶,积累液体形成囊腔。本文报道了一例1岁6个月龄未绝育雄性暹罗猫的小脑延髓池囊肿,使用了MRI诊断和组织病理学诊断,并且手术成功切除了部分囊肿,动物恢复良好。
病例报道
一例1岁6个月龄未绝育暹罗猫,主诉最近精神状态轻度沉郁和走路不稳,神经学检查发现动物可以行走和跳跃,但在诊室内强迫性踱步,四肢轻度共济失调,辨距不足,右侧威胁反应消失,左侧威胁反应减弱,右侧姿势反应减弱,右侧脊髓反射轻度减弱,颈部触诊显示轻度疼痛,其他神经学检查基本正常。眼科和其他体格检查无明显异常。基于以上检查,神经学病灶定位在小脑和右侧前段颈部脊髓(C1-C5)。体检如血常规,血液生化,血气,头部和胸部X线片等均无明显异常。
体检后对动物进行全身静脉+吸入复合麻醉(丙泊酚TIVA联合1%-3%异氟烷),使用1.5T高场强MRI和膝线圈(SuperVan1.5T磁共振成像系统,苏州朗润医疗系统有限公司)进行脑部扫查,最后使用顺磁性增强剂(钆喷酸葡胺,0.1mmol/kg,IV)进行增强扫查。MRI发现小脑延髓池区域显著扩张,扩张区域呈T2WI高强度信号,T1WI低至无强度信号,FLAIR低至无强度信号,与脑脊液信号一致。邻近组织无显著增强,小脑蚓部尾侧冠状面可见被挤压左移而矢状面可见被挤压前移(图1)。囊背侧至延髓的最大距离约3.9mm。
因为此囊肿的占位效应,建议手术。术前备皮,术前15分钟给予镇痛(布托啡诺,0.3mg/kg,IV)和抗生素(头孢唑林,22mg/kg,IV),DragerPrimus麻醉机器的压力模式下,以1.5%-2.5%七氟烷吸入维持麻醉。动物俯卧,头部朝下保定,尽量展开寰枕关节。行枕骨大孔减压术,切开皮肤后逐层分离皮下组织和肌肉组织,暴露枕骨和寰椎背侧,切开此处关节囊,切除部分枕骨和部分寰椎背侧弓后,可见无色透明囊状结构位于小脑尾侧和延髓背侧,无并挤压小脑蚓部至左侧。细针抽吸囊状结构中的液体,液体持续不断。仔细分离囊壁,最后尽可能切除可见囊壁。确认无持续性出血,随后逐层缝合肌肉,皮下组织和皮肤。抽出的液体送至化验室检查蛋白浓度和细胞学,取下的囊壁组织使用福尔马林固定并送至实验室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
术中细针抽吸部分囊内液体分析,液体清亮透明,蛋白含量低(蛋白浓度<20mg/dL,正常小脑延髓池脑脊液蛋白25mg/dL),偶见个别红细胞和白细胞,没有发现异常的细胞。鉴别诊断包括脑膜脑炎和囊肿。
术后两周持续使用类固醇(甲强龙,辉瑞,2mg/kg,IV,SID)和抗生素(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硕腾,12.5mg/kg,PO,BID)治疗。手术当天动物脑神经检查仍有左侧威胁反应减弱,右侧威胁反应消失,四肢本体感受和脊髓反射减弱,其他各项指标无显著异常。动物手术一周后恢复自主行走,轻度共济失调,姿势反应和脊髓反射正常,辨距不足症状消失,精神状态良好。第14天伤口愈合良好并拆线,动物精神状态良好,自主行走,轻度共济失调,姿势反应和脊髓反射正常,无辨距不良。第21天对动物复查MRI(图),可见先前存在的占位性T2WI高强度信号囊肿消失,延髓贴近周围结缔组织,小脑尾侧无疝出。
组织病理学发现
从囊肿手术部位即小脑右后侧至后侧延伸至第一颈椎椎管内背侧,取样两份组织,大体解剖可见囊肿为无色透明薄膜状组织。组织病理学主要显示样本为膜性组织结构,伴有出血,纤维蛋白样团块和嗜中性粒细胞,以及少量胶原组织和分化良好的立方上皮细胞,部分组织有嗜中性粒细胞浸润,主要提示纤维性和化脓性炎症。
术后
术后使用类固醇(甲基泼尼松龙,辉瑞,2mg/kgIVSID)和抗生素(速诺,硕腾,12.5mg/kgPOBID)。动物手术后当天以及随后两天表现共济失调加重,无法站立,但双眼威胁反应正常。术后第五天动物开始逐渐恢复行走,表现轻度共济失调,四肢本体感受轻度减弱,但辨距正常。术后第七天动物步态基本正常。术后第21天MRI复查,可见囊肿切除后,小脑基本恢复正常位置。
讨论
有很多兽医文献和人医文献报道了颅内和脊髓囊肿的病例,但颅内蛛网膜囊肿在犬猫较为罕见,其中以四叠体池囊肿在犬相对常见,猫也有报道。其他一些病变如蛛网膜憩室,第四脑室脉络膜囊肿,脊髓内滑膜囊肿在犬有报道。而小脑延髓池囊肿目前罕见报道,偶见报道于兽医影像学文献中。
小脑延髓池囊肿的病因尚不清楚。本病例中的猫无外伤史,未见椎体不稳定或关节退行性改变的征象。
小脑延髓池囊肿相关的神经症状是由小脑和延髓受到局灶性压迫引起的。症状可能取决于囊肿的位置以及压迫程度;我们推测这些症状进展缓慢,因为本病例中的主诉症状已经持续了相当长一段时间了,同时我们推测发病前可能存在时间长短不一的无症状时期,当囊肿增大到一定程度,囊壁压力超过一定压力范围时,对小脑和延髓造成压迫,造成组织缺血缺氧时,产生了临床症状。此病例未见明显脑积水的情况出现,推测此囊肿未阻塞脑脊液的循环通路。本病例中,主诉动物在家轻度狂躁并带有攻击性,表现精神状态轻度沉郁,四肢共济失调,辨距不良,轻度意向性震颤。
放射学成像通常是正常的,包括CT平扫和CT增强扫描。脊髓造影可能在本病例中可能有助于诊断,但这可能会受到造影剂的剂量,体位等因素的影响,所获得的图像判读可能较为困难。我们选择磁共振成像(MRI)的原因,不仅无创伤无辐射,而且即使动物体位变换,影像判读也相对简单。
治疗可能包括静养、颈托、超声引导下经皮细针抽吸、囊肿内皮质类固醇注射,以及囊肿外科切除。可能有一些囊肿在休息或颈托支撑时可能自发缩小或消退。如果囊肿没有钙化或者脓肿化,可以尝试超声引导下经皮肤细针抽吸或囊肿内皮质类固醇注射。神经功能出现异常时可能需要手术治疗。手术入路与枕骨大孔减压术的入路相似,手术切除部分枕上骨和部分前侧寰椎背板,切除部分囊肿后,本病例就目前而言可以说是达到了治愈的效果。
此处囊性病变的周围组织主要为小脑组织,室管膜,软脑膜,蛛网膜,硬膜,枕骨和寰枕关节囊等结构,推测病变有可能为室管膜起源,蛛网膜起源,或寰枕关节滑膜起源。有一篇报道描述了一只11周龄的斯坦福郡斗牛梗出生后全身性共济失调,MRI显示严重的后颅窝占位性囊性病变,最终经过组织病理学和免疫组织化学等手段,诊断为小脑室管膜囊肿。本病例中囊肿位于延髓背侧和小脑后侧,关节滑膜囊肿起源的可能性推测较低,因为寰枕关节囊位置相对靠近延髓的腹侧。
结论
本研究中所报道的猫的病变在形态学上与小脑延髓池囊肿一致,作者认为,尽管少见,但该病变应作为猫进行性小脑功能障碍的鉴别诊断之一。诊断可通过脊髓造影、CT或MRI诊断。保守治疗时可以尝试的,但当存在明显的神经功能缺陷时,建议手术治疗。本报告所述的猫进行了外科治疗(即枕骨大孔减压术、囊肿部分切除),最终恢复迅速,状况一直维持良好。截稿前两个月,动物没有出现复发的迹象。
参考文献(略)
●一例猫头部创伤的病例报告
●犬膀胱移行上皮癌病例报告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