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一聊猫咪耳朵的那些秘密下疾病篇

看着猫主子灵活的小耳朵转来转去,是不是很可爱?可是殊不知耳朵也是特别脆弱的哦,能患上各种疾病呢,下面让小编说说最常见几种吧:

先天性耳聋

据统计,蓝眼白色猫出现耳聋的可能性较高,或许与遗传因素有关吧。

先天性耳聋综合症,主要是由于常染色体上基因异常所致。这种异常导致柯替氏器、蜗螺旋神经节等器官发育不全或不发育,最终造成耳聋。

但是患先天性耳聋就一点声音也听不到?其实也没那么忧伤啦。还有触觉、平衡功能、视觉来帮忙呢!

正常情况下,猫肉垫里有相当丰富的触觉感受器,能感知地面微小的震动;另外耳聋极少影响猫的平衡功能,再结合正常的视力,耳聋的猫也能好好成长呢。

耳螨

耳螨具有高度传染性,还会引发很多其他疾病,所以不容小觑啊。

症状:奇痒(非常明显)、搔抓耳部、耳部血肿、摇头、不安等。严重时耳部疼痛明显,有压痛;耳道出现棕黑色分泌物、表皮增生。继发细菌感染时,可能出现化脓性外耳炎及中耳炎,深部侵害时可引起脑炎,出现脑神经症状。

治疗:露出耳道,用棉签彻底清洁外耳、耳道内的耳垢,动作要轻柔。然后用针管吸取约0.2-0.3ml的治疗耳螨的药水,滴入耳道中。每日清洗双耳一次,坚持两周左右耳螨即可治愈。

预防:注意日常性的检查。耳螨造成的耳垢和普通耳垢在颜色、性状和触觉上有较明显的差别。比如耳螨容易在耳道内形成红褐色物体;耳螨造成的污垢,用手捻时不容易被捻匀。

外耳炎

外耳炎即外耳道的炎症,是猫咪的常发病。

症状:患病猫的症状常表现为不安、食欲减退;常常扇动耳朵、搔抓耳部,使耳壳出现抓伤、擦伤、常见出血;外耳道附着黑色渗出物,有时可见耳漏液粘附于耳根部被毛上。时间一长容易出现耳道上皮及皮下组织增生,耳道管腔变狭窄,听觉减退。

治疗:外耳清洗。剪去耳根部被毛,用70%酒精消毒耳壳及耳道外口。然后用0.1%新洁尔灭(最好是2%硼酸溶液),打湿棉签彻底清拭耳垢及渗出物,然后用干脱脂棉将耳道拭干。

耳道用药:用药前需要先清洗耳道。寄生虫性外耳炎,涂抹1%~2%敌百虫水溶液,间隔4天重复一次。细菌性外耳炎,涂抹氯霉素软膏、氢化可的松软膏,每天1~2次,连用1周。真菌性外耳炎,涂抹金霉素软膏,直到耳内鳞屑消失。

中耳炎和内耳炎

中耳炎是鼓室的一种炎症,由外耳炎蔓延感染所致,而中耳炎可继发感染内耳炎。中耳炎和内耳炎均可经由血源性感染。患内耳炎的猫咪可引起耳聋或平衡失调。

症状:中耳炎的症状近似外耳炎,如摇头、耳痛耳聋、耳漏等;内耳炎的症状则为眼球震颤、运动失调,患病猫常保持患耳在下,向患侧旋转并跌倒于患侧,不能起立。严重时炎症侵及面部神经,引起面部瘫痪等症。炎症侵及脑膜后引起脑膜炎或小脑脓肿致死。

治疗:全身应用抗生素,并配合中耳清洗。清洗时需全身麻醉,冲洗液温度为37℃~38℃,先用0.1%新洁尔灭溶液冲洗,等到排出液体洁净后,再用灭菌生理盐水反复冲洗。若2周后炎症仍在,可继续冲洗治疗。

耳血肿

耳血肿是由于耳壳皮下血管破裂,使血液积存于皮下。通常是由于耳螨致痒,猫咪用后爪蹬抓造成皮下出血,也会发生于猫咪之间互相咬伤及其他外力创伤。

症状:初期可见耳皮下有紫色肿胀,之后可波及整个耳廓,触诊该肿胀有波动。猫咪会不时擦磨耳部,摇头不安。

治疗:初期用耳壳夹压迫止血,保持5~7天后,通过手术切开皮肤取出凝血块,缝合后以绷带包扎。为防止感染可注射抗生素3日。若因耳螨致病,应在血肿痊愈后消灭耳螨。

温馨提示:

猫耳朵很容易藏污纳垢,因为很多猫咪不允许别人随便动自己的耳朵。在清理时,要注意把握时机,要挑选猫咪睡眼惺忪、不如平时活跃的时候进行。

可在用干毛巾将猫咪裹起来,只露出头部,这样即使猫咪不乐意也无计可施。将专用滴耳油滴入猫咪耳内,待其滋润之后,即可放开猫咪。

一般污垢会在猫咪甩头的时候被带出;若是无法甩出,极有可能已经感染疾病,需要尽早看医生哦。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smeo.com/zcmbyf/1469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