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影像ldquo脑肺吸虫病

脑肺吸虫病(cerebralparagonimiasis)

女,9岁,确诊肺吸虫、脑肺吸虫3年。

图1脑肺吸虫病MRI检查

图1A、B、C,右侧半卵圆中心纵行条状长T1长T信号影(肺吸虫穿行后隧道形成)。图1D、E、F,左侧枕叶异常信号占位,于TWI呈低信号合并周围高信号水肿,T1WI呈混杂高信号。

本病例诊断为脑肺吸虫病。

影像学诊断要点:①脑实质内结节,周围有水肿;②增强扫描可见环形或结节样强化;③多个小脓肿或囊肿相沟通;④慢性期CT可见明显钙化,MRI可显示为TWI低信号结节,周围有水肿;⑤痰液或脑脊液中查到肺吸虫虫卵时可确诊。

本病需要与非寄生虫感染性肉芽肿及其他寄生虫感染相鉴别。

非寄生虫感染性肉芽肿:细菌、结核、真菌等感染后脓肿或肉芽肿,两者常常鉴别困难,若有虫体穿行后隧道样结构可以提供诊断线索。脑囊虫颅内感染与脑肺吸虫病变有时相似,多个小脓肿或囊肿相沟通,为脑肺吸虫的典型表现之一,可作为鉴别点。

头颅CT和MRI都可以发现肉芽肿及其病灶周围水肿,但以MRI显示更为全面。CT有助于发现慢性病灶的钙化。

脑肺吸虫病占肺吸虫病的1%,大多伴有肺部和其他部位的肺吸虫感染。侵入颅内的虫体来自腹腔、胸腔,经纵隔上行,沿颈动脉周围软组织上行,经颈动脉管或破裂孔上口侵入颅中窝,侵犯大脑颞叶、枕叶,向上、向前累及顶叶、额叶。虫体在脑组织中移行引起的线状出血或隧道,虫卵沉积较多时,引起肉芽肿及异物巨细胞性反应,周围结缔组织增生和炎性细胞的浸润。最后可以形成纤维瘢痕和钙化。

脑组织柔软,肺吸虫虫体易于穿行,可侵入脑的各个部位,但多见于大脑的颞叶、枕叶,侵犯小脑则少见。

美编:影像三人行 欢迎转发,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影像三人行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smeo.com/zcmbyf/1467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