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线探访丨医生一伸手,就知递啥刀患者突

半岛全媒体记者刘玉凡王洪智齐娟

  连日来,青岛男护士纵身一跃、挽救生命的视频引发全网   7月24日下午1时许,医院(青岛)手术室,忙碌了一上午的袁经雪来不及吃午饭。此时,正在手术的是一名摔伤患者,他之前做过脑膜瘤手术,需要进一步观察。由于病情特殊,进入手术室后,患者心理变化大,作为一名巡回护士,袁经雪悉心与其沟通安抚。经过沟通,患者心态平和了不少。

  “一般情况下,手术后如果患者状态稳定,可以和同事替班吃饭,但是如果不稳定,就需要一直守在患者身边。”袁经雪说,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患者状态好转,袁经雪才从手术室出来,在吃饭的空隙接受了记者的采访。袁经雪告诉记者,因为下午还有三台手术,吃过饭后需要立即投入工作。

  记者注意到,虽然忙碌了一上午,午饭还没有吃,但是袁经雪精力仍然很充沛。“平日里,我都是步行上下班,医院4公里,坚持锻炼,这样会让自己保持一个清醒的头脑。”袁经雪说,业余时间的锻炼,增强了他的体能,对他的工作很有帮助。“手术室护理,需要耐心,更需要细心。”袁经雪介绍,每天早上7点半,他都是准时到岗,换衣、洗手、术前准备,有时候一天要多台不同的手术,而针对每台手术,他都会提前做好功课,准备好不同的手术用具,以最饱满的精神投入护理工作中。

袁经雪

身经百战秒递器械

  对于很多人来说,手术室是一个神秘而陌生的地方,对患者来说,在手术室的每一分钟都可能关乎生死,而手术的成败,除了取决于操刀医生,也离不开千千万万像袁经雪一样的手术室护士。对于不少人来说,他们对手术室护士的了解仅限于“递器械”。殊不知,这看似简单的动作,背后的学问真不少。比如,一台手术涉及到的器械可能有数十件甚至上百件,手术室护士必须对每样器械了如指掌,而且对使用时机掌握精准。

  “主刀医生戴着眼镜,眼睛上有放大镜,他看不到视野以外的东西。医生伸出手,我们就要知道递什么器械,大部分时间不需要说话。我必须对手术流程非常清楚。一旦手术开始,护士要始终   在袁经雪看来,心外科和神经外科手术难度较大,对手术护士的要求高,特别是一些高难度的手术,非常考验体力、耐力,而且需要医护人员保持高度精神集中。在手术进程中,医护人员需要一直站着,有的手术时间很长,医护人员可能一站就是几个小时。“晚上手术室有专门值班的护士,但是有时白天的手术做不完,需要加班做到晚上。一般情况下,到晚上七八点钟,身体就会感到乏力,这时候最考验人。”袁经雪说。

  “我跟台最长的一次手术,是17个小时。那天早上我们已提前预测这是一个难度较大的手术,同事们已做好心理准备。当手术结束时,我的双腿已经发胀水肿。”袁经雪说,类似的“超长时间”手术,对他和同事来说并不陌生,为了赢得更好的救治效果,医护人员总是尽心尽力,不辞辛苦,将手术做到极致。

男护士“由衰转盛”

  记者采访得知,袁经雪已经在手术室护士岗位干了16年。“我现在的年资,可以承担巡回护士的工作,有时也会承担器械护士工作。一般年资较低的护士,先从器械护士开始。巡回护士需要年资高的护士承担。对于一台手术,巡回护士需要提前一天掌握病人的健康状况,管理整个手术房间,手术时需随时观察记录病人脉搏、血压等生命体征。如果病人情况有波动,巡回护士冲在前面,承担输液、抢救等工作。如果台上器械护士年资低,巡回护士还兼任带教老师角色,全程指导。”袁经雪说。

  从“万花丛中一点绿”,到越来越多的小伙加入到护理行业,一路走来,袁经雪见证了男护士“由衰转盛”的发展历程。“医院男护士比较多,其中手术室、急诊和ICU比较多,我们手术室男护士就有20多个。”袁经雪说道。

  随着社会的发展,男护士这个职业也变得“香”了起来。不过,要想干好这份工作,特别是刚进入临床工作的新护士,并不简单。“首先,护理工作本身就不是一件轻松的工作。到医院后,必须以病人为中心,注意他们的每一个神情。刚进入这一行,要摆正心态,重新学习,继续磨练。”袁经雪说,自己刚工作时,不管多累多苦都要坚持,慢慢地,经过不断锤炼,自己的专业水平不断提高,就会得到身边患者、领导及同事的认可。

  “在手术室,有些工作需要手术室护士独立完成,这就要求护士谨慎小心,一丝不苟,确保每一项操作都按规章制度去做。”袁经雪说,在手术室中,医护人员也会常常与患者沟通交流,关爱患者。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手术中会用到一些高精尖设备,袁经雪也是与时俱进,不断学习。

“性别优势”克服困难

  和袁经雪一样,医院护理团队的“老人”了,他在急诊科已经工作了10年的时间,医院青岛院区建院开始,他就已经在这里工作。目前医院(青岛)急诊科的一名质控护士。10年的时间,他一直都在急诊科,见证了无数个奇迹发生。作为一名“男丁格尔”,他利用“性别优势”克服了岗位上的无数困难。

王永佳

  急诊的工作忙碌而具有挑战性,王永佳平时会涉及到科内各项工作。一些医院后,他要参与测量生命体征,对陷入昏迷的患者进行心肺复苏以及其他抢救,如果遇到床位紧张时,一些患者及家属会产生“小情绪”,王永佳还要安抚他们,并且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同时是科内质控护士的他,还要时刻对科室护理进行全面的质量管理,提升工作质量。

王永佳正在工作。

  “急诊就是日夜24小时不停转,我日常是三班倒,每个班次上8小时,往往下班回到家后第一时间会补觉。”王永佳说道,一些急性哮喘疾病的患者是急诊上经常遇到的,这些患者病情急,留给医护人员的反应时间少,如果抢救不及时,这种疾病随时危及患者的性命。每次接触这些患者,王永佳都是特别小心谨慎,以最快的速度做出判断并精准施治,挽救了多位老人生命。

急诊科护士王永佳(左)和同事在工作中。

争分夺秒抢救生命

  前几日,护士迟一勋纵身一跃、挽救生命的视频感动了无数网友。同样作为一名护士,王永佳也有过类似经历。他作为男护士,运用体力优势解决了抢救中的不少难题。在抢救危急重症患者时,需要与时间进行赛跑,第一时间操作心肺复苏,有张力地按压患者,且不断持续抢救。人工的心脏按压坚持的时间少,护士往往用心肺复苏机。王永佳体力跟得上,抢救的患者也是一个接一个。“有时候患者晕倒了,或者没有意识了,我们男生搬运患者就得心应手,能帮上忙。”王永佳说道。

危急时刻,王永佳为患者做心肺复苏。

  年2月,一个日常工作日,王永佳当班时听到门诊的保安跑到急诊处说道:“地下停车场有晕倒的患者。”还没等保安描述完具体情况,他和值班护士立即赶往停车场。到达现场后,患者是一名40岁的男性,当时昏厥,口吐鲜血,没有意识。王永佳带着AED等急救设备赶到现场,立即判断患者病情,迅速给予心肺复苏按压支持,及时地接解除了患者生命危急。

  王永佳毕业于上海中医药大学护理专业,他用实际行动践行一名医护人员的“救死扶伤”理念,赢得了同事、领导的好评。

年,王永佳和同事抢救病人。

以老带新薪火相传

  医院(青岛),越来越多像王永佳一样的优秀护士涌现,他们活跃在手术室、急诊科、重症医学科等特岗科室,成为各科室的中坚力量。为了将男护士团体打造成一支专业技术过硬的、团结的、积极向上的队伍,进一步提升男护士的专业水平和专业素养,今年5月份,在护理部领导的带领下,医院的男护士成立了“男丁格尔”组。依托“男丁格尔”组,医院(青岛)举办了“男丁格尔”志愿服务队成立大会。在队长朱超奇和副队长袁经雪、孙恒康的带领下,通过全体男护士的努力,将志医院志愿服务工作一张独特、闪亮的名片。

  在袁经雪看来,随着护理行业的发展和转变,护理角色与功能的复杂性增加,使患者得到最佳的护理效果,除了要加强业务学习,护理队伍中的“传帮带”也显得尤为重要。“很多男护士刚刚参加工作后,心理会有落差,这是一个需要慢慢适应的过程。”袁经雪说,这时候男护士的前辈们的鼓励和教导就显得格外重要,“一方面新护士业务技能需要老师们的指导,另一方面心理也需要前辈们的疏导,这样男护士对这份职业的认同感会逐渐提高,干起工作也会更有动力。”

袁经雪和同事参加义诊活动。

  通过前辈们的“传帮带”,新护士的业务能力得到快速提升,还提高了他们的服务能力和干事信心,激发了年轻护士的工作热情。袁经雪介绍,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志愿服务队还在周末到社区组织义诊活动,为老百姓排忧解难,同时,志愿服务队还通过组织登山活动,提高团队的凝聚力。

“咬咬牙坚持下来”

  “进入任何一个行业,一开始不熟的时候都会很难受。”袁经雪回忆,“当年我和同学一块实习的时候,有个同学在看神经外科开颅手术的时候,‘扑通’一声就晕倒了。”袁经雪说,在他刚开始实习和工作时,有时候现场看到某类手术,也会有想吐的冲动。“这种没有别的办法,在别的地方站一站,继续看,继续学习,这是一个心理适应过程。”袁经雪说,随着心理调适和业务精进,时间久了对工作更加熟练,对“救死扶伤”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袁经雪认为,男护士在临床工作中有着不小优势,在一些科室,男护士往往能将患者轻易抱上病床;再论体力的持久性,一些手术持续时间长,男护士就有一定的优势。令袁经雪感到欣喜的是,现在越来越多的00后加入到了护理行业中。在他看来,00后的身上,有很多闪光点值得学习,例如找准了目标就会勇敢去做。再加上如今大部分患者和家属对男护士的工作有了新的认识,觉得他们能吃苦,舍得干,反应快,技术好,这也给年轻的男护士门提供了大显身手的环境和空间。

  “越是困难的时候,一定要咬咬牙坚持下来,过一段时间会发现没那么难受。”袁经雪说,如果当了逃兵,不仅有损个人事业发展,对护理事业发展也是损失。在袁经雪看来,护士的职业道路日趋多元化,目前护理行业人才的缺口很大。他经常鼓励身边的年轻护士勤加努力,抓住每个提升能力的机会,多多发掘自己的潜能,同时还要脚踏实地,把行医之路走得更加宽阔、平坦。

舍小家为大家

  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同时还是两个孩子的父亲,袁经雪不仅肩负起这份职业的神圣使命,还撑起了家庭的重担。几年前,袁经医院工作,除了每天早晨8点到晚上8点的班外,休息时间还要进行其他工作。病房里不能带手机,每天回到宿舍时就已经很晚了,看到手机上有很多视频未接通话,想回拨过去,但孩子已经睡了。一天晚上下班后,快速洗完澡换完衣服后,跑回宿舍,赶在孩子睡前进行一次视频通话。那天听到孩子的声音后,他也哭了。“但这是我的工作,这边的患者也需要我。”这段视频发布到网络上后,感动了无数网友。

  “以前孩子小的时候,通常我上夜班回家的时候,孩子就睡了,早上起得早,孩子还没醒我就去上班了。”袁经雪说,有时候孩子会问“爸爸去哪了”。现在女儿已经上五年级了,对爸爸的工作多了一份理解,只是有时候在外面玩海盗船等项目的时候,她会给爸爸发来信息,希望爸爸能陪伴左右。“其实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舍小家,顾大家是一种义不容辞的责任。”袁经雪说道。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smeo.com/zcmbzz/1734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