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血管圆线虫病与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脑膜

作者:曹兴午

四、人体致病性[2]

  主要是侵犯中枢神经系统,目前确认为内脏幼虫移行症的重要病原。

  1.病理改变:病变多集中脑组织。除大脑及脑膜外,包括小脑、脑干及脊髓等部位。主要病变是虫体移行以及死亡虫体引起的组织损伤及炎性反应。幼虫在脑组织中移行可以形成“隧道”。

  2.炎性反应特点:(1)血管反应:脑部血管扩张,蜘蛛膜下腔的静脉为甚。有时可以出现栓样损伤;(2)嗜酸性炎症:常见于死虫体周围有大量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甚至形成嗜酸性芽肿或脓肿;(3)肉芽肿性炎性反应:常见死亡虫体周围,有单核细胞和巨噬细胞聚集,在损伤之间还有淋巴细胞、粒细胞及浆细胞浸润[2]。

五、临床表现

  广州管圆线虫幼虫大量进入脑部后,会引起剧烈的头疼,有约99%的患者由于头疼入院治疗。泰国台湾学者分析例本病患者,除头疼外有:恶心、呕吐、颈强和发热等。可视力模糊或复视,感觉麻木、面瘫、抽搐。并伴有脖子硬等脑炎、脑膜炎症状。严重者瘫痪、嗜睡、昏迷导致死亡。体检多数出现各种各样不同程度的病理反射。参阅上面病例。

六、实验诊断与辅助检查[1,2]

  1.脑脊液检查

  脑脊液压力升高,外观浑浊或是乳白色,白细胞计数可达~/mm3,或者更高,其中嗜酸性粒细胞大都超过10%,多数在20%~70%之间。蛋白中度升高,糖和氯化物正常或轻度增高,有25%可以在脑脊液中检出幼虫。

  2.脑脊液检查结果与分析

  (1)初压:多明显升高,54%mmH20,21%mmH2O,其中不少50OmmH2O。

  (2)外观:88%呈混浊或乳白色,但不若化脓性脑膜炎之粘稠,而似淘米水样。仅极少数病例可发现线虫。有认为可能与腰穿针的内径较小有关。

  (3)白细泡计数:首次检查仅1%病例20/mm,而再次检查时均增多。约半数以上在~mm3,26%/mm3,最高者在1万以上。

  (4)嗜酸粒细胞比例:为酸脑特征性的改变。约85%病例其比例25%,最高者在90以上。早期有4.2%病例10%,

  于再次俭查时均10%。据对25例每隔5天作腰穿的连续观察发现,嗜酸粒细胞于感染后12天出现,25~30天达一高峰,一月后下降,75~80天后又明显上升呈现一个峰,90天后才下降至最低水平。

  脑脊液嗜酸粒细胞的波动情况:大致可分为二类型。大多数于一个月下降后不再上升。另一类呈现波动,于60天时再度上升。嗜酸粒细胞的比例与脊液白细胞总数有关,白细胞总数越高则嗜酸粒细胞比例越高。而与周围血象的嗜酸粒细胞无关。

  (5)蛋白、糖:2/3病例有中度的蛋白升高,但罕有mg%者。86%病例糖正常,仅9%稍减少。

  2.周围血象检查:56%病例的白细胞数1万/mm3。嗜酸粒细胞比例约1/4正常,73%10%,最高在50%以上。白细胞总数的升高见于感染后20、45、85天。嗜酸粒细胞于感染后17天开始上升,30天时呈一高峰,随后降至较初期为低的水平,60天后又稍升高。

  3.辅助检查:

  (1)X线检查:胸部检查无异常发现。15%病例曾作头颅照片无异常发现。

  (2)脑电图检查:多有轻至中度非灶性异常慢的节律障碍,1~2月后多消失或明显改善。

七、诊断[1]

  1.诊断主要依靠脑脊液中查见幼虫,鉴定符合形态体征,即可以确定诊断。由于虫体甚小,容易忽略,必须将脑脊液自然沉淀后,吸取沉淀液进行显微镜下仔细检查。

  2.流行区内符合以下两项标准者,即可诊断为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脑膜炎(Eosinophiliemeniogitis)。(1)脑脊液白细胞数20/mm3,其中10%以上为嗜酸粒细胞。(2)临床表现:严重头痛、恶心、呕吐、低热、嗜眠、脑膜刺激征。早期诊断的关键在于提高警惕。对不典型病例尤须注意。因其有多种表现。如仅有很轻微的头痛,而无其他症状体征(轻型),以视力不佳、眼痛、流泪、视野缺损、全眼球痛、单侧眼睑浮肿而无头痛、发热、恶心(眼型)等,或仅表现为面神经麻痹,而无其他症状体征(面神经麻痹型);亦有全无症状体征,仅于作诊断性腰穿后才发现(无症状型);另少数以昏迷、抽搐为主要表现(脑膜脑炎型)。为此,对已证实鼠类有本寄生虫病存在,当地居民有非熟食习惯的地区,凡有急剧头痛,即使无异常体征,均应想及此病,争取作脊液检查,注意嗜酸粒细胞的检查。必要时应重复检查。

  诚然本病的确诊以发现幼令成虫为准。然临床实践表明常不可能。因此目前多根据流行病学的证据及典型的临床表现作出诊断。至于用虫体制备的抗原作皮内或血清学试验,巳证明无特异性,因其他寄生虫感染亦多呈阳性,且有假阳性,惟阴性有助于排除。

  本病亦有提出可用凝胶扩散法,免疫电泳,间接血凝等免疫事法用于诊断,惟例数尚少,有待研究。

八、预防[1]

  1.向群众宣传本病的基本知识。

  2.提倡熟食。甲壳类食物应煮透或经冰冻后(一15“C12小时)食用。

  3.充分洗涤和清除附着在蔬菜上的软体动物,特别有吃生蔬菜的习惯者。

  4.不饮生水,特别是露天水池的水。

  5.灭鼠,防止流行区的啮齿类动物、软体动物或其他传递宿主向非流行区输人。

  6.必要时可用左旋咪唑作药物预防。

参考文献

  [1]黄贤舜.嗜酸粒细胞性脑膜炎(病例报告及文献复习),(广医院内科),中国知网期刊库。

  [2]赵慰先.人体寄生虫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第二版,,-.-11-1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smeo.com/zcmbyf/1476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