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久坐、爱跑步的人群都会反映有膝关节外侧疼痛,有些认为这些疼痛就是韧带损伤、软骨损伤或者半月板撕裂,从而不敢运动,其实大部分膝关节外侧疼痛都是髂胫束综合征,它还有一个通俗一点的名字——“跑步膝”。顾名思义,它与跑步有着很重要的关系,不正确的跑步姿势、不合适的跑步装备、过度的训练都有可能导致髂胫束综合征。听到这里你是不是害怕跑步了,不要担心,李老师助您运动轻松!
专家科普针灸康复(疼痛)科一、髂胫束是什么?
髂胫束是大腿外侧的一条筋膜,像是一根巨大的橡皮筋,连接大腿和小腿,可以维持髋、膝关节外侧稳定,减轻身体重量对于膝关节的压力,也是人体直立的重要支撑结构。它并不是肌肉,而是多层的致密结缔组织。相较于肌肉而言,它的血液和营养供给更少,所以也就更容易受伤,甚至受伤后也更难以修复。
“髂胫束综合征(IliotibialBandFrictionSyndrome,ITBS)是膝关节外侧疼痛的主要原因之一,它是由于跑步时阔筋膜张肌紧张,或者臀中肌无力以及肌力不平衡导致髂胫束与股骨大转子在髋关节处,或与股骨外侧髁在膝关节处反复、过度的挤压和摩擦形成的。
二:髂胫束综合征的特点
正常的髂胫束跟骨头之间是有距离的,不会磨擦,自然不会造成疼痛。但是当下肢稳定性比较薄弱时,髂胫束就会额外负荷变紧张,与大腿骨之间空隙减少,摩擦大腿骨产生疼痛。比如臀中肌的力量比较弱,运动时阔筋膜张肌必须更强烈的收缩,外侧髂胫束被往内拉紧,大腿内旋膝盖内扣,膝盖骨的轨迹异常,时间久了就会引起局部炎症。
看看这些症状你有吗?
1、膝关节外侧伸屈疼痛,在膝关节屈曲20°~30°或伸直时最为明显。
2、跑步时加重。
3、股骨外上髁或其周围疼痛,以刺痛为主
4、滑囊炎症加重时,疼痛放射至大腿及小腿外侧。
三、髂胫束综合征治疗方法
1、使用肌贴来减轻髂胫束部位的摩擦。
2、筋膜刀松解
3、牵伸放松
4、物理因子疗法:蜡疗、微波、超声波、偏振光疗法等
5、运动疗法:膝关节稳定性训练、臀中肌训练、下肢力线纠正。
6、传统治疗方法:针灸、按摩、小针刀松解等
7、体外冲击波:刺激生长因子产生,促进局部血管再生,减轻局部炎性反应,促进组织再生及功能修复
8、局部封闭,注射麻醉剂加低剂量的类固醇
结语运动应该选择合适的跑步场地及装备,做好放松拉伸等热身活动,运动量应该循序渐进,量力而行,跑步姿势保持正确,出现疼痛应立即停止运动,注意休息,找专业医生进行治疗。生活中尽量避免久坐久站,增加腿部及核心力量,强壮膝关节,比如靠墙静蹲,深蹲等肌力练习。
供稿人:李泱
审核人:林果辉刘丰怡
本文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涉及侵权请及时告知以便删除
李泱
作者简介
●毕业于华北理工大学康复治疗系
●国家卫计委认证康复治疗师
●美国IASTM技术认证
●功能性贴扎技术认证
●医院,医院,医院进修学习。师从中国康复医学会副主任委员万里主任,作业治疗专家戴玲,在邵阳地区率先开展用筋膜刀、运动贴布等无创伤性技术治疗运动损伤,功能障碍,软组织疼痛,姿势异常。擅长韧带重建、关节置换、神经损伤、骨折、青少年姿势矫正等方面康复治疗。
针灸康复(疼痛)科简介我院骨伤科为省级重点骨伤专科,现已发展成为规模大,功能齐全,影响力较广泛的“拳头”科室,起源于湘西南地区正骨流派“百岁门”,经历五代人的努力,现已发展为四个骨伤亚专科。
针灸康复(疼痛)科为我院骨伤科的二级学科,科室紧紧围绕“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下,开展以疼痛(颈肩腰腿痛)专区为主导,骨科康复,神经康复,运动康复,言语康复,儿童康复,产后康复全方面覆盖的治疗体系。同时积极开展康复教学和科研工作,逐渐成为邵阳市地一所集康复医疗、教学、科研于一体的现代化康复治疗中心。
拥有64排全身螺旋CT,0.5及1.5T核磁共振,四维彩超,进口DR及移动DR,针刀镜系统,射频消融仪,全国最先进的减重训练系统、瑞士EMS冲击波治疗仪、肌骨超声检测仪、偏振光治疗仪、荷兰神经肌肉刺激治疗仪、平衡评定训练系统、四肢联动训练器、等速肌力训练、吞咽言语训练系统,神经肌电图,红外热成像仪,臭氧发生仪等各种训练康复治疗仪器。
诊疗范围:
疼痛(颈肩腰腿痛)专区:颈椎骨质增生,颈椎间盘突出,偏头痛等,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骨质增生,强直性脊柱炎,腰肌劳损,腰痛,膝骨性关节炎,肩周炎,创伤性关节炎,各种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疼痛,痛风性关节炎,足跟痛,带状疱疹后遗症,三叉神经痛,肋间神经痛,转移性癌痛,急性腰扭伤,肌筋膜炎,腱鞘炎,滑囊炎,椎体压缩性骨折,骨质疏松症,面瘫病。
骨科康复:
各种运动损伤、外伤性损伤、骨折术后、膝关节前、后叉等各类韧带重建术后、关节粘连松解术后、关节置换术后、截肢后、脊柱相关疾病和手外伤、关节炎,结缔组织病,骨质疏松症,骨质延迟愈合等疾病的康复。
神经康复:
脑卒中,颅脑外伤,帕金森病,格林-巴利综合征,失语症,吞咽困难,多发性硬化、肌萎缩侧索硬化症,肌营养不良、进行性肌萎缩,小脑性共济失调,脑性瘫痪,先天性脊柱裂,周围神经损伤等。
特色治疗:
熟练掌握椎间孔镜技术、针刀镜技术、射频消融术、肌筋膜刀等现代医学前沿技术;充分发挥银质针术、小针刀术、风湿与疼痛三联序贯疗法、推拿,针灸等中医传统技术优势;开展平衡罐,刮痧,盘龙灸,中药热奄包,中药封包等各种中医护理特色技术。
人员结构:
科内设置医护人员共30人,其中主任医师1人,副主任医师2名,主治医生4名,专业康复治疗师15名,其中硕士研究生2人。
科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