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积水是指由各种原因引起的脑脊液分泌过多、循环受阻或吸收障碍而导致脑脊液在颅内过多蓄积。其本质是脑脊液过多蓄积,颅内压力增大,脑组织被压缩。
脑萎缩是由于各种原因所引起的脑组织减少而继发的脑室和蛛网膜下腔扩大,脑组织的减少可分别或同时发生于脑白质或脑灰质。其本质是脑组织减少,颅内脑脊液比例相对增大。
临床表现
1.脑积水
(1)阻塞性脑积水主要临床表现有颅内压增高所致。
婴幼儿表现为出生后头颅进行性增大,颅骨变薄、前囟扩大、骨缝分离,呈「落日征」。
成人有三大主征:头痛、恶心呕吐、视乳头水肿。也有的以癫痫发作为首发症状。
(2)交通性脑积水早期可无症状,晚期出现颅内压增高的症状。
患儿有营养不良、发育迟缓、智力减退等。
老年人可有缓慢进展的智力障碍和精神症状。
(3)正常压力性脑积水,一般无颅内压增高征象,而以痴呆、步态不稳、尿失禁三联征为表现,且腰穿脑脊液压力正常,但脑脊液搏动压增高,脑组织依然受到一定压力。
2.脑萎缩
(1)根据萎缩范围进行分类
弥漫性脑萎缩
此型最多见,脑实质容积弥漫性减少,出现广泛的脑室和蛛网膜下腔扩张。见于正常老年人,也可见于许多病理情况,如Alzheimer病、多发性硬化症、Parkinson病、脑缺氧、中毒等。
局限性脑萎缩
因脑实质容积缩小,局部脑室、脑池扩大,脑沟增宽。见于许多病理情况,如外伤、感染、梗死、大脑半球发育不全等。
(2)根据病因进行分类
生理性脑萎缩
以脑体积减少,脑实质的容积改变为主。
病理性脑萎缩
除脑体积减少外,还有神经细胞数量的减少。
脑积水与脑萎缩CT/MRI鉴别要点
1.观察有无「带帽征」
脑积水在脑室周围可出现间质性水肿的低密度区,表现为「带帽征」
脑萎缩的脑实质内无异常低密度区。
所谓「带帽征」,是间质性脑水肿的表现,首先从侧脑室前角开始,逐渐累及侧脑室体部周围白质以及中线附近额、顶部白质,CT上表现为不规则的低密度,MRI的T1WI上呈低或等信号,T2WI上呈高信号。
2.观察脑室形态
脑积水以侧脑室的角部和三脑室较为明显,尤其是侧脑室额角和颞角,枕角扩大较晚,一旦出现对脑积水的诊断意义较大。
脑萎缩所致的脑室扩大是脑室周围脑组织萎缩后向四周牵拉脑室所致,故其脑室形态基本保持正常。
(1)测量两侧脑室顶之间的夹角。
脑积水(锐角):脑室向四周扩大,左右侧脑室额角呈球形,而侧脑室顶部夹角缩小。
脑萎缩时(钝角):左右侧脑室顶部夹角变大。
两侧脑室顶之间的夹角,故要求CT/MRI须是冠状位
(上图为脑积水、下图为脑萎缩)
(2)观察第三脑室形态。
脑积水患者第三脑室可呈球形,前后壁上抬;
脑萎缩患者第三脑室可扩大,但不呈球形,前后壁无明显膨隆。
颅脑MRI示第三脑室呈球形,前后壁上抬
3.观察脑沟脑池形态
脑积水时则脑沟变浅或消失,脑池不宽;
而脑萎缩时脑沟、脑池往往增宽,且以脑组织丰富处(额颞叶)较为明显。
综上所述,脑积水CT与MRI鉴别要点
1、观察有无「带帽征」:脑室周围低密度水肿带。
2、CT/MRI冠状位的两侧脑室顶间的夹角:锐角是脑积水,钝角是脑萎缩。
3、第三脑室形态
脑积水:第三脑室可呈球形,前后壁上抬;
脑萎缩:第三脑室可扩大,但不呈球形,前后壁无明显膨隆。
4、脑沟脑池形态
脑积水时则脑沟变浅或消失,脑池不宽;
而脑萎缩时脑沟、脑池往往增宽,且以脑组织丰富处(额颞叶)较为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