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是永恒的话题,健康是可以自我管理,但是一旦发病多数还是被“治死”了,留下了永远的不解之谜。有病乱求医,已经成为眼下的常态。其实站在健康的角度,中医早就告诉我们“预防大于治疗”。
今天我们就讲一下血栓与脑梗。医学科学的解释是:血栓的形成有一个重要因素就是血粘稠。血液流的慢并不一定会形成血栓,但如果同时伴有血液粘稠,发生血栓的几率会大大提高。一般来讲,体重过重和高血脂、高尿酸、糖尿病患者及正在服用避孕药的妇女,患“血栓症”的概率会高一些。脑梗塞是指血液中的血栓或异物,及血管内膜中的血栓脱落,随血液流向进入脑血管,堵塞相对应的血管,突发脑梗塞。
小提示:有血粘稠以及有血栓症的人、还有中老年人体质弱、血流慢、血粘稠多,不要再去“按摩”、“拔罐”、“刺血”了,搞不好就是血栓受到挤压变形,甚至会脱落,加重血栓的症状;并且血栓加重还会出现腿肿腿涨,如果血栓脱落会导致沿着血流进入到肺动脉,那么肺动脉堵塞,病人会表现出胸痛咳嗽、咯血呼吸困难的症状,甚至是脑梗塞,严重危害生命。
下面我们通过中医健康管理来看血栓与脑梗:
中医没有血栓这个病名,中医有气滞血瘀、气血瘀阻、血脉不通等,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止,血管里的血栓就是血管里的瘀血,总是以气血失调为瘀血原因,气虚会造成血行无力、就会发生瘀阻,气滞就会血瘀、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血虚也会造成血瘀,出血也为瘀血,离经之血、乃为瘀血。
这就是说不但血管里的血有瘀血,血管外的血也会有瘀血,像外伤创击皮肤发青、发紫都为瘀血所致,血管里的瘀血或者说血栓,在身体的各个部位都有可能发生,但以脑血栓和四肢的血栓为多见,像脑血栓的病人可以经常看到,脑出血是离经之血也为瘀血,如果在心脏发生血栓,就会心肌梗塞、发生在肺动脉栓塞就会呼吸急促、威胁生命,四肢的血管血栓就会疼痛和行动无力,中医所说的瘀血范围较大,血管里的血栓有一定的局限性,所以无论血栓在哪里,都是血管里面的气血阻塞不通形成的,一旦瘀阻要及时疏通,尽快服用活血化瘀的中药材治疗,一般都能得到缓解和治愈。
瘀血和血栓的形成与气血有密切关系,只要有血栓、就会有气血瘀阻,更与五脏六腑的功能失调有关,瘀血和血栓是表、气血逆乱以及脏腑失和才是发病的根本原因,瘀血在脑则为脑血栓,在其它部位则为血管血栓,中医虽然没有脑血栓,但是有中风的病症,和脑血栓症状相似,中医的中风症有中经络和中脏腑,中经络是口眼歪斜、行动不便、半身不遂等,中脏腑是突然昏迷、剧烈呕吐、不省人事,就类似于脑出血,治疗不及时就会烙下后遗症,或者发生命危险。
很多人得了心脑血管疾病,却忽视了本质问题。就是血管堵塞,狭窄,以及血液垃圾的毒害,就是说血管变窄了、血液循环更难了更少了,才出现心脑血管疾病。如果只懂降血压降血糖,不去打通血液循环的通道,血压永远降不下,因为血管还窄着呀,堵塞的风险一直都会存在迟早都会发作,只是时间问题。所以,清血管血液是非常必要的。
发生瘀血和血栓的原因与平时血压高、糖尿病、心脏功能障碍、风湿、风寒、外伤有关系,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的阳气逐渐衰弱,使气血运行无力,再加上血液中的杂质较多、血管的变形和硬化,一般都是气滞血瘀的较多,寒凝也会使血液凝滞不通,血瘀或者血栓的疼痛部位固定、痛如针刺、夜间加重,大都面色紫暗、青筋暴露、肌肤甲错等,发生血栓的血管也并非正常的血管,脏器和血液也不正常,所以很容易发生瘀阻、阻碍气血运行,形成瘀血、造成血栓。
有血管血栓的人要注意饮食,少吃油腻肥厚的食物,以清淡食物为主,平时多运动也有利于防止血管血栓的形成。
所以有血栓的人以及中老年人一定要切记上面的“小提示”,切记,不要盲目的以为“按摩”等可以有利健康,而实质是背道而驰。以为一时之舒爽,然已经加重发病概率,所以此时一定要找有“专业的健康”人士,寻求解决“舒经活络”之法。所谓“预防大于治疗”。
日本的中医世家福田理惠曾写过一本经典的书籍《血液循环-95%的疾病自己会好》,很好理解,一看书名便知书中含义,普遍的疾病都是跟血液循环不好有关。正是如此,我们且不可盲目的忽视我们的血液、以及我们的经络组织。
正确的引导预防与经络疏通大于一切的错误的“有病乱求医”。
郑重说明:本文由中医高级健康管理师关小帅撰写,版权所有,欢迎分享。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