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脓性脑膜炎(purulent meningitis,简称化脑),系由各种化脓菌感染引起的脑膜炎症。小儿,尤其是婴幼儿常见。自使用抗生素以来其病死率已由50%~90%降至10%以下,但仍是小儿严重感染性疾病之一。其中脑膜炎双球菌引起者最多见,可以发生流行,临床表现有其特殊性,称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行[详细内容]
颅内压增高时用甘露醇脱水,有人还主张用地塞米松减轻脑水肿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的治疗有抗菌治疗、脑室膜炎的治疗、支持和对症治疗这几种方法2.脑室膜炎的治疗 除选用上列抗菌药物外,尚需向侧脑室插入保留导管,每天或隔天注入有效抗生素,至脑脊液培养阴转和常规化验接近正常至于鞘内注射,因药物不会上流至脑室,已不[详细内容]
对暴发性病例的护理:①发热头痛可用物理降温或服解热止痛药③硬膜下积液:多见于婴儿,应用抗菌素治疗,如积液过多并有颅内压增高或神经刺激症状者,需做硬膜下穿刺放出积液,以减轻症状,便于脑膜炎恢复②烦躁惊厥除加床挡适当约束,可给镇静剂②关节炎限制活动,适当抬高患肢,局部可热敷,疼痛者可用解热止痛剂,有变态[详细内容]
(2)方剂:银翘散(《温病条辨》)加减2(4)备选方:桑菊饮(《温病条辨》)适用于风温初起药用桑叶10g,菊花10g,杏仁6g,连翘10g,薄荷6g,桔梗6g,甘草6g,苇根10g(3)组成:金银花20g,连翘15g,薄荷10g(后下),牛蒡子10g,大青叶15g,板蓝根15g, 芩10g,菊花10[详细内容]
3.脑脊液检查:若新生儿败血症经正规治疗48h以上无效者,或患有急性感染性疾病有中 症状,经治疗后病情恢复不顺利,且无原因解释者,应及早作腰椎穿刺取脑脊液检查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是新生儿期化脓菌感染引起的脑膜炎症,也是常见的危及新生儿生命的疾病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患儿的临床症状多不典型,患儿以烦躁不安、[详细内容]
1.硬脑膜下腔的液体如超过2ml,蛋白定量在0.4g/l以上,红细胞在100万×106/l以下,可诊断为硬脑膜下积液。3.是造成预后不良和严重后遗症的重要原因。革兰氏阴性杆菌所致者尤多。感染途径系经过血行播散,脉络膜裂隙直接蔓延或经脑脊液逆行扩散。①脑室液细菌培养、涂片获阳性结果,且多与腰椎穿刺液检[详细内容]
新生儿由于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都不完善,总体免疫功能差,容易感染,又由于血脑屏障功能不全,细菌易透过血脑屏障引起颅内感染,因此,化脓性脑膜炎是新生儿较为常见的感染性疾病之一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是由脑膜炎双球菌引起的化脓性脑膜炎,冬春季常见急性传染病之一,传染源是带菌者和患者,传播途径为呼吸道侵[详细内容]
(2)脓 积脑:发热不退,头痛不止,昏睡,惊厥,囟门隆起,颈项强直,或有失明,耳聋,面瘫,肢瘫等症(1)邪 犯脑:先患有感冒、肺炎、腹泻、脐炎等,发热不退,头痛烦躁,啼哭尖叫,双目凝视嗜睡昏迷,惊厥,呕吐,颈项强直,囟门饱满,舌红苔 ,脉滑数或指纹紫(1)抗生素治疗:可选用大剂量青霉素、氯霉素、氨苄[详细内容]
产后要进行母乳喂养,以增强新生儿的抵抗力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是新生儿期化脓菌感染引起的一种化脓性炎症,也是常见的危及新生儿生命的疾病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多为败血症的一部分或继发于败血症,如果不及时治疗可遗留严重的后遗症或危及到患儿的生命因此,预防新生儿发生化脓性脑膜炎就显得极为重要要预防新生儿化脓性脑膜[详细内容]
一、邪 犯脑:先患有感冒、肺炎、腹泻、脐炎等,发热不退,头痛烦躁,啼哭尖叫,双目凝视嗜睡昏迷,惊厥,呕吐,颈项强直,囟门饱满,舌红苔 ,脉滑数或指纹紫。治法:消热解 ,消痈排脓。方药:金银花10克、连翘10克、 芩10克、 连1.5克、野菊花10克、蒲公英10克、皂角刺3克、桃仁10克紫花地了10克[详细内容]
“癫痫”即指突然发作的暂时性大脑功能紊乱◆对意识尚未完全恢复的病人,加强观察本病不宜长期病休,可在药物的控制下继续工作或学习,不要造成患者的心理负担表现可分为四类:(3)精神运动发作,只有局部肌肉的抽动见于脑瘤、脑寄生虫病、脑膜炎、脑炎、颅脑损伤余及其后遗症,大部分病人的病因不明◆病人一旦发病,护理[详细内容]
1.抗菌治疗(1)病原菌尚未明确的脑膜炎:过去常用氨苄西林(氨苄青霉素)300mg/(kg·d)加氨基糖苷类,由于后者的有效血浓度与中 浓度比较接近,又不易进入脑脊液,且有耳和肾 性,现在多采用氨苄西林(氨苄青霉素)加第三代头孢菌素,如头孢噻肟200mg/(kg·d)或头孢曲松(头孢三嗪)100mg[详细内容]
病变主要在中枢神经系统【病理改变】【发病机理】细菌抵达脑膜可通过多种途径,如外伤或手术直接接种、淋巴或血流播散等通常脑膜炎是由菌血症发展而来细菌多由上呼吸道侵入,先在鼻咽部隐匿、繁殖,继而进入血流,直接抵达营养中枢神经系统的血管,或在该处形成局部血栓,并释放出细菌栓子到血液循环中由于小儿防御、免疫功[详细内容]
但由于病原体对外界环境抵抗力差,只有当与传染源密切接触时才可能发病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是由脑膜炎双球菌引起的化脓性脑膜炎多见于冬春季,儿童发病率高脑膜炎双球菌为革兰氏阳性菌,由呼吸道侵入人体,在上呼吸道繁殖产主大量的内 素,在抵抗力低下时, 病原体侵入血液,继而侵入脑膜,形成化脓性脑膜炎传[详细内容]
②烦躁惊厥除加床挡适当约束,可给镇静剂。③呕吐可用止吐镇静剂。应专人护理,密切观察病情,积极配合抢救,首先要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以免引起呼吸衰竭。皮肤有广泛出血,血压下降,面色苍白出冷汗等按休克处理,在扩容治疗时,观察输液中有无呼吸困难,防止肺水肿及左心衰竭。在用血管活性药时,注意维持适当浓度及速度[详细内容]
脑膜表面的血管极度充血,常有血管炎,包括血管与血窦的血栓形成,血管壁坏死、破裂与出血 【病理改变】细菌抵达脑膜可通过多种途径,如外伤或手术直接接种、淋巴或血流播散等通常脑膜炎是由菌血症发展而来细菌多由上呼吸道侵入,先在鼻咽部隐匿、繁殖,继而进入血流,直接抵达营养中枢神经系统的血管,或在该处形成局部血[详细内容]
小脑脓肿的症状主要以高热、头痛、呕吐为主,当感染累及脑膜时可出现脑膜刺激症;发生于大脑半球位于或接近功能区者会出现相关神经功能缺陷的体征;发生于小脑半球可出现头晕和共济失调。根据临床表现可分为4期;起病期、潜伏期、显症期和终未期。1.起病期(数天)有畏寒、发热、头痛、呕吐及轻度的脑膜刺激征。检查时可[详细内容]
小脑脓肿是化脓性中耳乳突炎的严重并发症,多发生于大脑颓叶,其次为小肠、大脑诸叶,以及多叶性。小脑脓肿致病菌以变形杆菌多见,其次为金 色葡萄球菌及铜绿假单脑茵,致病菌通过被破坏、缺损的骨壁,感染扩散至颅内后,进一步侵入脑组织而形成脓肿。小脑脓肿是如何诊断的?1.病史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病人突然出现高热,剧[详细内容]
小脑脓肿的症状取决于机体对炎症防御能力与病原菌 力以及脓肿大小、部位和邻近解剖结构受影响的情况。多数病人具有下列典型表现,即全身急性感染性症状、颅内压增高症状及脑部局灶性症状。(1)全身症状:有近期感染或慢性中耳炎急性发作史,病人有发热、头痛、全身乏力、肌肉酸痛、脉搏频数、食欲不振、嗜睡倦怠等表现。[详细内容]
小脑脓肿多发生于慢性化脓性中耳炎,通常有胆脂瘤存在,在产生小脑脓肿之前,总是先有硬膜外脓肿形成。脓肿一般为单发,致病菌以杆菌(如变形杆菌、绿脓杆菌等)为主,球菌则以金 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较常见,亦有混合感染者。那么,小脑脓肿的临床症状是什么呢?小脑脓肿的临床症状可分为4期:(1)起病期:约数天[详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