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白癜风医院 http://m.39.net/pf/a_5789682.html
引言
脑肿瘤术后脑水肿的发生是困扰神经外科临床的常见问题。近几年,随着神经及分子生物学技术的不断完善及研究的深人,对脑肿瘤术后脑水肿的发病机制有了更全面的认识。有研究表明脑组织含水量与血浆内皮素(呈正相关,表明参与了脑水肿的形成过程。本研究探讨臭氧这种新型治疗方法,对脑肿瘤术后脑水肿患者血浆内皮素含量的影响,以了解臭氧自体回输技术这种新型临床治疗方案的价值,为脑水肿临床治疗开辟新途径。
脑肿瘤疾病
一概述
颅内肿瘤又称“脑瘤”,是神经外科最常见的疾病。多数是起源于颅内各组织的原发性颅内肿瘤。继发性颅内肿瘤则来源于身体其他部位的恶性肿瘤转移或邻近组织肿瘤的侵入。男性稍多于女性。任何年龄都可发病,但20~50岁最多。
二病因
颅内肿瘤的确切病因目前尚未完全清楚。可能的致病因素有:
1.癌基因和遗传学因素
肿瘤分子生物学研究表明与肿瘤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的基因有两类基因。癌基因的活化和过度表达诱发肿瘤形成,抗癌基因的存在和表达有助于抑制肿瘤的发生。带有癌基因的细胞并不一定都发生肿瘤,需要经过反复多次的各种激惹,才能使细胞发生小的演变。病毒、X线、致癌化学物质等生物的、化学的和物理的刺激因素,都能促使细胞染色体上的致癌基因使细胞发生失控性增殖,形成程度不等的恶性肿瘤。神经纤维瘤病、血管网状细胞瘤和视网膜母细胞瘤等有明显的家族发病倾向。
2.物理因素
放射线可增加肿瘤发生率,射线量多在30Gy以上。可用“双重打击”学说作解释,射线为第二打击因素,可引起细胞的癌基因再次变种而导致细胞间变。
3.化学因素
化学因素中以蒽类化合物为主,其中甲基胆蒽易诱发胶质瘤。苯并比易诱发垂体瘤。甲基亚硝胺、乙基亚硝胺是很强的致癌物,特别是对中枢神经系统。其中乙基亚硝脲在围生期特别易发生致癌作用。
4.致瘤病毒
病毒侵入细胞后,在细胞核内合成DNA的细胞增殖S期内被固定于染色体内,改变了基因特性,促使增殖失控。
三临床表现
1.起病方式
常较缓慢,病程可自1~2个月至数年不等。有些病例可呈急性或亚急性发病,甚至可能出现卒中。后者多数是因肿瘤的恶性程度较高,进展迅速,或因肿瘤发生出血、坏死、囊变等继发性变化的结果。
2.颅内压增高
症状包括“三主征”,即头痛、呕吐及视盘水肿。
3.局灶性症状
取决于颅内肿瘤的部位。常见的局灶性症状有运动及感觉功能障碍,表现为肢体的乏力、瘫痪及麻木,抽搐或癫痫发作,视力障碍、视野缺损,嗅觉障碍,神经性耳聋,语言障碍,平衡失调,智能衰退,精神症状及内分泌失调、发育异常等。常组成不同的综合征。
免疫三氧疗法治疗脑肿瘤术后作用机制:
三氧及产物进入体内扩散和充当化学信使引起的生物反应:
a)增加红细胞内2,3-DPG的水平,改善血液循环和氧气输送到缺血组织;
b)改善整体代谢,由于提高氧气输送;
c)通过上调抗氧化系统和诱导HO-1,纠正慢性氧化应激;
d)免疫调理;
e)通过激活神经内分泌系统、改善患者精神状态和生活质量;
f)避免急性或远期损害发生。
在神经系统方面,臭氧治疗提高患认知功能,恢复神经元中脑源性营养因子水平,并可迅速消除因血流再灌注造成的脑组织局部供高压氧辅助治疗脑膜氧不足而引起的水肿。
文献
臭氧治疗脑肿瘤术后脑水肿及血浆内皮素含量观察
本篇文献采自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年第41卷第3期
免责声明
1仅代表学术观点,文件来源于医学数据库,原文请前往医学数据库下载阅读,仅用于学术交流,非商业用途,由于如有错误,请参考原文。
2如果需要了解更多三氧知识,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