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早期症状图解 http://pf.39.net/bdfyy/bdfzj/160623/4878355.html
急性小脑共济失调
急性小脑共济失调是一种多病因的综合征。
正常的随意运动需要若干组肌肉的协同收缩,肌肉间这种巧妙的配合动作称为协同运动或共济运动。
共济运动需要功能完整的深感觉前庭、小脑和垂体外系的参与。上述任何部位的损害所致的运动协调障碍称为共济失调。
病因
病毒感染后的自身免疫反应所引起的小脑损害是最常见的病因。
常见的引起急性小脑性共济失调的病毒包括水痘病毒,肠道病毒、DNA病毒、腮腺炎病毒等支原体及细菌性感染也可引起本病。其他病因还有小脑肿瘤、药物或重金属中毒(如苯妥英钠、铅)、先天性代谢异常等。
临床表现
约百分之80病例在发生以前1~3周有前驱感染史,如发热,呼吸道或消化道症状。约50%病例有发疹性病毒感染史。还有少数病例先有共济失调,10~20天后出现发疹性疾病。
本病多见于1~4岁小儿,偶见于10岁以上。
主要表现为共济失调,常伴有四肢震颤、眼震、肌张力减低、腱反射减弱等。
本病起病急,多以躯干和四肢共济失调开始,很快发展到症状的高峰,表现为站立不稳,步态蹒跚,易于跌倒。严重者不能站立,完全不能行走,甚至不能独坐、不能竖头。
四肢共济失调一般较轻,表现为指鼻试验不稳,辨距不良等。头躯干、四肢可见粗大震颤,主动运动时加重。
约50%有眼球运动异常,如眼球震颤、眼球阵挛(眼球向各方向运动均持续发生快速而不规则的跳动)。
步态不稳、震颤和眼球异常运动是本病的三个主要症状。
此外还可见四肢肌张力减低腱反射降低或亢进。
也常见构音障碍、音语不清不流利,重者不能说话。
治疗及预后
急性期应卧床休息,加强护理,防止其因运动失调而致外伤。注意营养和液体的维持,直至病情停止发展。恢复期应鼓励锻炼。
确认有自身免疫的,可给激素或免疫球蛋白。有证据是病毒直接侵犯而引脑炎的,可早期给抗病毒药物。
感染后的急性小脑性共济失调预后较好,多数在1周内好转。少数在3~4个月内完全恢复,个别严重病例共济失调、震颤、语言不清等症状持续更长时间,或成为后遗症。
审稿:赵茜
文字:徐玉真
图片:来源于网络
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