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族性遗传性小脑共济失调一家系7例案例

语音播放点击此处↓先证者Ⅲ2,女,32岁,患者于年起出现行走不稳、易跌,渐出现语言含糊不清,进食、饮水易呛咳,双手笨拙及意向性震颤。就诊时症状明显,搀扶下勉强行走,生活不能自理,完全依靠家人。查体:站立不稳,双眼轻度水平性眼震,指鼻试验、轮替快复试验、跟膝胫试验、起坐试验、反跳试验均为阳性。无肌肉萎缩,肌力正常,肌张力增高,双侧腱反射亢进,全身深浅感觉未见异常。头颅MRI:小脑萎缩。临床诊断:遗传性小脑性共济失调。该家系江苏省南通市人,非近亲婚配。全家系四代共14人,患病7人,男2人,女5人。Ⅰ1为家族中追溯到的第一个患者,起病及死亡年龄追问不清:起病时首先出现走路不稳,渐出现语言不清,最后进食、饮水呛咳而死于该病。Ⅱ岁起病,Ⅱ岁发病,起病方式与临床症状与Ⅰ1相同,死于该病。Ⅱ岁起病,Ⅲ岁起病,Ⅲ岁起病,24岁死于该病。均在神经内科确诊。Ⅳ1为Ⅲ2的女儿,12岁,检查时发现指鼻试验略笨拙。7例患者中已经有四例死于此病,一例已经瘫痪生活无法自理,无法医治,两例患者症状一个初中期,一个中后期,通过益脑平衡疗法以及配合着按摩锻炼的治疗,言语不清、吃喝呛咳、眼震、二便、下肢无力等均有所好转,后期停药多注意观察,出现反复应及时再次治疗。本家系中第一代的发病年龄不详,第二代40至45岁发病,第三代18至30岁发病。7例患者均以相同症状起病,4例死于该病者,死亡之前均有瘫痪、失语、进食饮水呛咳。根据家系图可以看出第四代未见患者,可能与年龄较小有关。但Ⅳ岁,指鼻试验略见笨拙,已有起病趋向,应继续追踪。男女均罹患,患者双亲均有一方为该病患者,证实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有家族史,成年发病,缓慢发生发展的共济失调、构音障碍及下肢锥体束征,头颅MRI可以直接发现小脑萎缩。治疗本病病情缓慢进展,无根治疗法。患者如同正常人结婚,其子代患病风险为二分之一,故应劝患者不要结婚或婚后绝育,以防新患者发生。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smeo.com/zcmbyf/1335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