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闷热天气的出现,老年中风患者明显增多。尤其是“一闪而过”的头痛、头晕和眼花以及肢体感觉异常等症状最常出现,由于这些症状转瞬即逝,发作时间可能极短,很多人都未能给予重视,认为症状消失了就好了,却不知这是“小中风”,是中风的预警信号,预示着脑卒中很可能在短期内发生。
医学研究证明,发生“小中风”与气温过高、闷热关系密切。这是因为气温高、气压低,潮湿闷热人体出汗较多,血液容易变得黏稠,使脑血流减少或脑供氧不足,脑血液循环某一局部出现短暂的、可逆的供血障碍,因而引起一过性的神经症状和体征。表现为一侧肢体无力、麻木和发沉或行走不便,说话不利索、口齿不清,或有眩晕、走路不稳、突然跌倒、视物不清、黑朦、呕吐、吞咽困难等症状。持续时间多为数分钟至1小时,一般在24小时内完全消失,有的人“小中风”可反复发作,一日发作数次。出现一闪而过的“小中风”症状,这些症状虽轻,也别看它“小”而不重视,虽然很少会引发永久性神经损伤,但经常是中风的前兆,是严重脑血管病发生的一个危险信号,如不及时治疗和保健,许多人会在5年内发生严重的脑血管病变而危及生命。
闷热天气一定要预防“小中风”发作。首先,要注意居室的阴凉、通风,适度的活动与劳作应安排在上午或傍晚凉爽时进行。出汗多更要及时补充水分、电解质,以降低血液黏稠度,可喝些绿豆汤、淡盐水、淡茶水等,饮食要清淡。同时注意劳逸结合,保证充足睡眠。此外,房间温度不宜过低,老年人尤其是患有高血压、动脉硬化的患者,不宜频繁出入空调房,否则会因脑部血液循环障碍而诱发“小中风”发作。 发生“小中风”后,早期、及时、有效地诊断与治疗,是防患于未然、预防脑卒中的关键。(通讯员 神经内科、心理科 张秀文)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