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岁糖尿病患者,背痛、下肢无力
影像学解析:
图1-矢状位T1FLAIR:一个等信号脊髓后硬膜外肿物自C4-5椎间隙水平向下延伸,使脊髓向前移位。
图2-矢状位T2:脊髓后硬膜外肿物在T2加权像上呈高信号,边界清。
图3-轴位T2:脊髓后硬膜外肿物导致脊髓部分受压。
图4-增强后矢状位T1:脊髓后硬膜外信号边界增强,符合脓肿特点。
图5、6-清除术后的矢状位T1和T2:脊髓后硬膜外脓肿吸收。患者进行了椎板切除术(箭头)。
病例要点:
如果一个患者表现出下背痛和发热,应当排除脊髓硬膜外脓肿。
如果存在脊髓硬膜外脓肿,需要注意寻找相关病变,比如骨髓炎或椎间盘炎。
讨论:
脊髓硬膜外脓肿(SEA)可表现出非特异性症状和体征,包括下背痛、下肢无力甚或脓毒症。如果椎管内硬膜外脓肿未得到及时治疗可出现脊髓压迫。背痛和发热的患者,应考虑SEA的可能,除非被证明是其他的疾病。
SEA可通过血行播散或者通过邻近椎间盘炎或骨髓炎直接蔓延。远端感染,可以是来源于留置导管甚至泌尿系感染,通过血行播散而导致SEA。另一方面,椎管内直接穿刺的操作可能导致感染并引起硬膜外脓肿。其他的危险因素包括静脉注射药物的滥用、糖尿病、酒精中毒以及慢性免疫抑制。
当疑诊硬膜外血肿时MRI增强扫描是首选检查方式,另外病人对MR禁忌时可采用CT脊髓造影。当怀疑脊髓硬膜外脓肿时,腰椎穿刺术是相对禁忌症,因为病原体可能会被引入到蛛网膜下腔。
MRI表现通常分为两类:(1)软组织肿块,T1加权像低信号,T2加权像高信号,病灶内弥漫均匀性或轻度不均匀强化;(2)当表现为蜂窝组织炎坏死时,表现为边缘强化的积液。脊髓硬膜外脓肿可以位于椎管前部或后部。前方的硬膜外脓肿通常是继发于邻近结构的直接侵犯,如椎间盘炎或骨髓炎。后方硬膜外脓肿可能是由于远处感染的血行播散所致。
其他的引起背痛、需要鉴别的病症包括椎间盘突出、肿瘤、脊髓血肿以及横贯性脊髓炎。
无神经症状的患者可采取单纯药物治疗。出现神经受压表现的患者需要采用外科减压术和抗生素治疗。该例患者成功的实施了外科减压术。
来源:医脉通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