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术语
由动脉瘤破裂引起的蛛网膜下腔出血(aSAH)
囊状动脉(SA)>>夹层动脉瘤
影像
1、CT/CTA
A:CT平扫脑沟内高密度影
B:分布随动脉瘤位置而变化
C:鞍上池(颈内动脉-后交通动脉、前交通动脉动脉瘤)
D:大脑外侧裂(大脑中动脉分叉处)
E:桥前池、桥小脑角池(小脑后下动脉,血疱样动脉分叉处囊状动脉瘤或椎动脉或椎动脉夹层动脉瘤)
F:CTA对≥2mm的动脉瘤发现率为90%-95%
2、MR/MRA
A:脑沟、脑沟FLAIR高信号(非特异性)
B:T2*GRE序列“开花”征
C:TOFMRA对≥3mm的动脉瘤的敏感性为85%-95%
3、DSA
A:如果CTA检查结果为阴性时采用
B:如果选择血管内治疗
主要鉴别诊断
1、非动脉瘤型蛛网膜下腔出血
2、假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3、可逆性脑血管收缩综合征
临床问题
1、突发剧烈头痛
“雷击样/一生中最剧烈的头痛”
2、50%死亡率
动脉瘤zing蛛网膜下腔出血后1-3周血管痉挛
3、20%在最初2周内发生再出血
4、治疗:一般弹簧圈栓塞>手术夹闭
诊断要点
弥漫低密度的脑组织,使得正常动脉显示为高密度影,可以类似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中脑周围非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pnSAH)
术语
1、蛛网膜下腔出血(SAH)集中在中脑±脑桥前部
2、在CTA/DSA/MRA无法显示来源
影像
1、CT平扫:桥前池、环池脑脊液高密度
A:往往累及脚间池、环池、四叠体池
B:±少量延伸到后鞍上,近端外侧裂/大脑纵裂
C:不延伸到远端外侧裂、大脑纵裂
2、CTA用于排除基底动脉瘤
3、MR
A:T1等信号至高信号
B:T2与脑脊液相比呈多变信号(等至高信号)
C:FLAIR:桥前池、环池脑脊液高信号
主要鉴别诊断
1、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2、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3、伪影(FLAIR序列脑脊液信号抑制不完全)
病理学
1、最可能来源于环池,桥前池静脉破裂
如果Rosenthal基底静脉较小,汇入Galen以外的静脉则更常见
2、5%的pnSAH有其他病因
A:基底动脉分叉处动脉瘤,夹层最常见
B:其他,创伤、硬脑膜动静脉瘘、脊髓血管畸形、血管瘤
临床问题
良性过程:再出血少见(<1%),无血管痉挛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