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小明ldquo城市大脑rdquo

数旗智酷

政府转型的数字拐杖

城市重启的思想光圈

数旗智酷导读:

如何重新理解和思考智慧城市的顶层设计、数据共享以及城市大脑的未来?国家信息中心原副主任、中国信息协会原副会长继《“城市大脑”需要设立可行性边界》之后又一力作——《做有边界的智慧城市》,数旗智酷进行编辑发布,命名为《“城市大脑”只能解决小脑型问题》。胡小明先生认为,智慧城市成功最重要的是每项目标都有明确边界,有限制才有成功。顶层设计重要任务是为每项具体工程设立边界,切忌不切实际的虚幻目标,宁可把指标定得低一点也不能过高,为说过的大话买单是极其痛苦的。

国家信息中心原副主任、中国信息协会原副会长胡小明丨作者

李遇丨编辑

前文回顾:胡小明:“城市大脑”需要设立可行性边界

一、  从信息化烦恼谈起

1.  智慧城市的三大难题

智慧城市建设有三大难题挥之不去,即“数据共享”、“大数据决策”和“城市大脑”。三大难题并非来自执行不力,而是项目承担人承诺了不可能完成之目标,随着项目交付期临近,三大难题距离解决反而越来越远。

2.  不合理与复杂性

信息化的难题有两类,一类是能够解决但是非常复杂,需要付出很大的代价,项目是否值得做需用经济学来判断;另一类是理论上就不合理,目标错了自然无法解决,智慧城市首先要排除理论错误的目标,然后再依据实际的需求与各方面资源提供的可能性,确定任务的合理边界,做到适可而止。

3.  经济学的天花板

信息化属于应用科学,应用科学追求的是应用效益,影响效益的因素很多,多种因素相互影响形成了效益的不确定性,不是线性推理能够预计的,例如,数据丰富有利于决策,但是数据收集会增加成本,成本持续增加会出现拐点,使成本大于决策改进的价值,再做下去会弊大于利。信息化在增加效益的同时也在增加成本,效益增加越来越细微,成本增加却如脱缰野马没有限制,信息化项目需见好就收,否则会得不偿失,这是经济学的天花板,智慧城市建设者需高度重视。

4.  没有边界就没有成功

智慧城市建设最大的问题是没有边界的目标,列宁说:“真理多走一步就会变成谬误”,没有边界的信息化目标很难不越界变成谬误。

科学界判断一种理论属于真科学还是伪科学是看该理论能不能证伪,不能证伪的理论就是骗人的异端邪说,在信息化项目中判断是真技术还是假技术要看其能否讲清楚所交付系统的边界,没有边界的技术是不可信的,不要指望讲不清项目能力边界的人能够胜任项目,科学合理的边界会排除诸多信息化烦恼。

二、  老大难的数据共享

1.  数据共享迷信促成老大难

数据共享是资格最久的老大难问题,该问题来自数据共享无边界,政府数据共享做到何种程度算完成?不错,数据共享在某些场合是有价值的,但是在更多的场合并没有太多价值,不值得政府大做,数据要不要共享是供需双方协商之事,用行政手段推动全面的数据共享违反了经济规律,所以老大难问题越来越难。

数据共享迷信始于信息化早期计算机数据匮乏时代,数据共享成为推广数据库应用的口号,而在互联网时代数据爆炸与网上搜索的便利已使数据大贬值,数据共享困难已被谷歌、百度、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smeo.com/zcmbwh/1171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