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内出血性疾病具有死亡率高、致残率高,救治风险大、难度大,给患者家庭、社会均带来沉重的负担。最近,我院外一科神经外科团队运用“微创立体定向锥颅技术”,以最短的时间达到最有效的颅内减压目的,成功救治了一例双侧硬膜下血肿并脑疝形成患者。这是11月3日,患者痊愈出院时为感谢救命恩情,特将一面早已准备好的锦旗敬献给外一科医护人员。
该患者女性,68岁,因“反复恶心、呕吐后神志不清4小时”于10月23日12时10分急诊入住我院外一科。入院后病情进行性加重,血压持续性升高,出现昏迷,瞳孔不等大,右侧瞳孔直径约5mm,对光反射消失,随时会有呼吸、心跳骤停的危险。头颅影像显示:双侧大脑半球硬膜下血肿、右侧蛛网膜下腔出血、双侧基底节区及双侧脑室体旁腔隙性脑梗塞;左侧椎动脉变细,双侧大脑中动脉M2段局限变细。
副主任医师李晓奇组织团队分析影像资料并经影像科会诊考虑患者病情复杂,同时存在脑疝、脑血管病变、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干结构异常等情况。患者右侧硬膜下血肿量较3天前门诊头颅CT检查血肿明显增多,顺压力梯度向左、后下方进一步压迫颞叶、脑干、呼吸循环中枢。术前诊断为:1.双侧慢性硬膜下血肿并脑疝形成2.蛛网膜下腔出血3.多发腔隙性脑梗塞4.血小板增多(*/L,已报危急值)5.心肌缺血6.高血压病。患者意识进行性加深,要想挽救患者生命,需急诊手术。开颅须全身麻醉、手术风险太大,而且手术时间长、创伤大,术中术后发生意外的可能性极大。
-10-:56门诊就诊CT图片与入院急查CT及MRI图片对比
患者长期贫血、营养不良,体型消瘦,有“多发腔隙性脑梗塞、心肌缺血、高血压”病史。面对患者病情危重,家属万分焦急与无奈,范根学主治医师为进一步准确评估病情及鉴别诊断,降低手术风险及隐患,决定临术前再次复查患者头颅CT、磁共振影像,经细致对比后,面对生命垂危的患者,权衡宜弊采用“微创立体定向单通道经额锥颅术”,为患者实施救治。
术前右侧瞳孔散大固定和CT定位图
术前-10-:07复查头颅CT及MRI图片对比
患者于当日下午17:40在微创技术团队与麻醉科室的共同努力下,局部麻醉后从患者右额部应用微创器械建立了颅内引流通道,将一根直径4mm的专用软管植入患者右侧硬膜下血肿高压区,便于充分引流、快速减压。术中自血肿区引出约50ml暗血性液,手术迅速缓解了血肿占位效应,减轻了脑干压迫,解救了生命中枢。手术历时25分钟,顺利结束。术后约半小时患者奇迹般的苏醒,言语清,可遵嘱动作,定位动作准确。术后次晨共计引流约ml暗红色血性液,散大固定的瞳孔逐渐恢复正常大小及对光反应。复查头颅CT(图片如下)评估右侧硬膜下血肿引流彻底,当日拔除颅内引流管。
术后第五天,患者神志清,但精神欠佳,常规复查头颅CT却出现了左侧额颞顶部硬膜下血肿较前增多趋势,中线明显移位的情况。
-10-:16复查CT图片
综合评估病情,患者左侧硬膜下血肿因右侧减压后较前明显增加,压力集中,大脑中线明显移位,如果继续观察保守治疗,患者一般情况会愈加变差,全身症状明显,再次出现脑疝致生命危险,住院时间会明显延长,住院费用增多。范根学主治医师依据影像检查决定为患者再次行“左额锥颅清除、引流血肿术”,以缓解左侧高颅压,解救生命,改善脑功能,实现临床加速康复。遂于当日完成手术,术程顺利,术后患者病情平稳,2天后成功拔管。
患者住院10天后,获得第二次生命!目前精神状态良好,食纳、二便正常,言语声音宏亮,下床活动自如,恢复正常生活能力,痊愈出院。
患者全家非常高兴,连声说:医院微创手术效果太神奇了!真没想到我的母亲恢复的这么快、这么好!主治医师范根学简介个人信息神经外科、普外科双专业主治医师,本科学历,西安交通大学医学学士学位。
擅长神经外科及普外科危重症患者救治。对重型开放型颅脑损伤、脑血管病出血性卒中、急慢性硬膜下、硬膜外血肿、急性颅高压手术治疗经验丰富,疗效显著。曾以第一术者在我院率先完成数十例创伤及脑出血脑疝濒危患者手术救治,手术娴熟,并发症少,术后患者生活质量恢复良好。尤其近年来,我县高血压脑出血凸显高发病率,为更好提高脑出血患者救治率,通过不断学习国内先进技术,在我县率先开展无框架立体定向软通道微创颅内血肿清除引流术。目前已通过这项成熟的技术治疗50余例各种复杂危重、高龄无法耐受开颅手术、基础病症较多的脑出血患者,临床长期观察随访,疗效满意,无重残、死亡病例。该技术属于微创技术,创伤小、费用低、恢复快、并发症少,疗效好。
专业任职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专科会员
中华医学会陕西分会神经外科专业会员
陕西省保健协会神经急诊创伤重症专业委员会委员
陕西省抗癌协会胃部肿瘤专业委员会首届青委会委员
神经外科科普知识宣传
慢性硬膜下血肿是头部外伤后3周以上逐渐出现症状或无明显外伤病史逐渐出现症状,发生于硬脑膜与蛛网膜之间,具有包膜的血肿;发生率占颅脑损伤的1%,占颅内血肿的10%。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脑血管病后遗症人群增多,发病率逐年递增。因为老年患者多存在脑萎缩,脑组织松弛,脑皮质易与硬膜分离,皮质的引流静脉尤其桥静脉受牵拉,在外力作用下,桥静脉容易撕裂出血;且部分老年患者颅内压低、凝血功能障碍致使出血后不易自止,血肿逐渐形成。
因为血肿位于硬膜下、脑组织表面,其引起症状是对脑组织挤压,此种压迫是一个慢性过程,老年人脑萎缩明显,颅腔容受性较高,只有当血肿形成到一定体积后才会造成脑组织功能受损引起症状;但有部分老年患者一旦出现神经功能缺损表现,其病情会急剧下降,并出现昏迷,甚至脑疝引起生命危险,因此确诊硬膜下血肿后应及早予以正规治疗。因其发病特点,临床有依据慢性肌力下降来判断,常见误诊为缺血性脑血管病、腰椎间盘突出神经症,未及时行CT/MRI检查是造成误诊的原因;也有部分患者有明确外伤史,首次CT检查排除急性硬膜下血肿,但未及时随诊或复诊致漏诊者。对于此类老年患者,需要谨慎对待。具体手术方式应合理选择个体化方案,一般以钻孔冲洗引流术为首选。当血肿壁很厚、血肿腔内为血凝块、血肿钙化者则选择骨瓣开颅硬膜下血肿清除术。
急危救治绿色通道-内容提供:外一科编辑:同蒙蒙
编审:雷鹏
往期精选16November
●第15个联合国糖尿病日——糖尿病健康管理进乡村
●合阳县年度城乡居民基本医保参保缴费政策
●渭南市委组织部调研组来我院调研指导党建工作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