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温培涵
医院恩平分院康复治疗科防护先锋队员
本文为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出处!
鉴于越来越多的朋友们倾诉受伤后对于回归赛场始终心有余悸,甚至告别挚爱的运动项目。从个人专业知识的角度看来甚是可惜,如果你们想告别运动受伤或者回归赛场,跟着小编来一起揭秘运动受伤成因及如何回归赛场的系列专题。
首先,我们必须认识一下小脑
Cerebellum在拉丁语叫LittleBrain,中文称小脑。人脑大概有—亿神经元,其中一半以上在小脑。小脑是维持与调节姿势精确运动的中枢器官。
一、小脑的位置结构
小脑的位置
小脑位于后颅窝,被小脑幕覆盖。它由两个半球和中央的小脑蚓部组成,通过三对小脑脚与脑干相连。
1、根据小脑表面解剖:
a、绒球小结叶(Flocculonodularlobe):位于小脑下面的最前部,接受前庭神经核和前庭神经的纤维。在进化中最远古的部分所以也称古小脑,其功能是维持平衡有关。
b、前叶(Anteriorlobe):在小脑前裂到原裂之间的部分,接受来自脊髓小脑束的神经输入。在进化过程中较古小脑晚出现所以也称旧小脑,其功能主要与调节肌张力和维持姿势有关。
c、后叶(Posteriorlobe):在原裂和后外侧裂之间的部分,接受来自大脑皮质的大多数神经输入。它是小脑进化过程中最晚出现的部分因此也称新小脑,其功能主要与四肢的协调运动有关。
经小脑脚的主要纤维
2、小脑的传入及传出纤维形成3条传导束:
a、小脑下脚:在小脑中脚内侧,与延髓相连。主要由脊髓小脑后束及前庭神经纤维组成。
b、小脑中脚:位于最外侧,与脑桥相连。越过中线,至对侧小脑上、下脚的外侧组成脑桥小脑束,并进入小脑。
c、小脑上脚:位于最内侧,与中脑相连。大部分为齿状核、球状核及栓状核发出的纤维;传入纤维有脊髓小脑前束、顶盖小脑束、红核小脑束及三叉中脑核小脑束。
小脑脚传入与传出纤维
二、小脑的功能
小脑的功能分区
小脑根据不同区域负责不同的功能解剖:
1、前庭小脑(Vestibulocerebellum):即绒球小结叶与前庭神经核相连。主要功能室保持身体的平衡。接受并整合来自前庭器官的冲动,通过传出纤维利用前庭反射来控制身体的平衡。
2、脊髓小脑(Spinocerebellum):即小脑蚓部和中间带,包括顶核和球状核。主要功能是参与对骨骼肌张力的调节。接受全身的知觉(尤其是本体感觉)与运动指令的整合,对身体近端部位肌张力进行调节。
3、皮层小脑(Cerebrocerebellum):即小脑外侧半球,包括齿状核。主要功能是加强肌紧张和协调随意运动。对大脑皮质发动的随意运动和半机械运动有制动作用,防止动作过度,校正肢体(特别是四肢远端)的精细动作,使其更加精准和协调,即是一个反馈的过程。
总结:说了这么多专业知识,小脑到底和运动员有什么关系呢?一起来看看几张图:
到底是什么让他们不会受伤,还能维持高难度的精准的动作?当然是我们今天在讲的小脑,但是每种运动受伤部位的几率大不相同,如果要预防某个部位的受伤或者加强某个部位的某种能力,相对应于小脑的区域也是不同,所以今天的解剖课大家先啃完。
下面预先给大家观赏一下部分小脑不同功能区域的训练方法:
身体近端部位稳定性(小脑蚓部)训练
下肢协调性(皮质小脑)训练
身体对抗反馈训练
下肢接球前非意识性加强训练
期待我们下一节的分享!
以上部分内容为个人观点,若有不当,欢迎指正。
参考文献:
临床神经解剖学第二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DEMYER神经系统检查原书第6版_李晓光译科学出版社.
Duus神经系统疾病定位诊断学--解剖、生理、临床第八版_刘宗惠徐霓霓译海军出版社.
奈特人体神经解剖彩色图谱_崔益群译人民卫生出版社.
临床神经解剖(第7版)_王涛译人民卫生出版社.
姓名:温培涵
职称:康复治疗初级师
澳洲功能康复医学会进阶神经肌肉关节康复认证
专业特长:专项于骨伤及中枢神经损伤成人康复治疗,对于方案的制定有个人独特的思路见解。对颈肩腰腿痛有显著疗效的手法治疗;对中枢神经损伤的康复有多方面的干扰治疗以最大限度恢复功能的诊疗方法。包括神经肌肉能量技术、NJF技术、动态关节松动术、整脊疗法、神经松动术、新Bobarth技术等先进的科学理论支撑的各项手法治疗。
往期精彩资讯我们的小仙女不一样精准康复:一切皆有可能技术之路,砥砺前行——我院康复治疗科开展吊悬技术公开工作坊热烈祝贺我院康复治疗科谢镇良主任荣获“广东省十大名康复治疗师”称号“心系职工,真情关爱”——春节前夕对院内职工慰问活动心系群众,暖心行动——我医院困难服务对象活动医院恩平分院
尊重·理解·关爱·专业·敬业·乐业
联系
-
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