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为临床投稿,仅代表作者观点与大家分享)
案例介绍患者吴某某,中年女性,.02.16因突发左侧肢体活动不灵2小时急来我院,行颅脑CT检查示"右侧基底节脑出血",患者神志清,精神可,双瞳孔等大等圆、直径3mm、对光反射灵敏,自动睁眼,言语欠流利,右侧肢体遵嘱活动可,肌力5级,左侧肢体肌力1级,给予输液对症治疗。于.02.17在局麻下行“经额右侧基底节脑内血肿穿刺引流术”02.19复查CT血肿基本吸收,2.20给予拔除颅内引流管,患者偏瘫侧肢体明显恢复,肌力4级。ct片(术前术后对比)患者术后图片对比分析高血压性脑出血是神经外科常见的急危重症疾病,近年来发展趋向年轻化,基底节出血占高血压脑出血的70%-80%,因这种脑出血发病突然,迅速昏迷为常见表现,如不及时处理可在短时间内形成脑疝而死亡。近年来针对基底节出血患者经常由经颞侧穿刺引流,该案例经额极穿刺引流,与经颞部穿刺引流相比,优点显而易见。传统经颞穿刺引流1.需术前给予备皮。2.引流管在颞侧,头部活动不方便,翻身时引流管易受压,牵拉,不便于观察。3.颞侧穿刺可能造成颞浅动脉,脑膜中动脉等主要功能区结构损坏。经额极穿刺引流的优点:1.不用剃头较美观,给女性患者减少心理负担,减少备皮,减轻工作量。2.术后患者头部活动方便,可选择多种卧位,有利于提高术后血肿腔尿激酶冲洗效果。术后引流管的观察:不必担心翻身时引流管受压,打折牵拉,便于观察引流液的性质及敷料包扎情况。3.大脑额极是相对功能静区,无特定的职能皮质中枢,虽然距离血肿比较深,但穿刺不会造成明显的功能受损,穿刺所经过路径为血管稀疏区,无重要主干血管通过,避免颜侧穿刺可能造成颞浅动脉、脑膜中动脉、侧裂脑血管束及豆纹动脉和重要功能区结构的损伤。4.经额穿刺平卧手术,体位更佳,额部参考定位标志较多,且额部头皮薄,穿刺不易移位,操作准确方便,成功率高。5.手术采用平卧位时,额极位于大脑的最高点,吸出血肿后,可直接从钻孔口观察到减压效果,减压后的颅腔内可用生理盐水完全填充,杜绝了手术后的气颅存在。6.基底节区血肿有其特殊的形状及性质,多呈纵径长横径窄,抽吸管进入狭长形的血肿中心更有利于引流,安全系数大,减少置管时间,减少感染的机会。总结综上所述,传统的经颞穿刺引流基底节出血易损伤功能区.有引流不彻底的缺陷,而采用经额穿刺引流术,体位更加,便于护理,不会造成明显的功能损伤,血肿的引流更为彻底,缩短带管时间,减少感染风险,利于神经功能的修复和生活能力的提高,可达到改善预后、降低致残致死率的目的,利于患者术后的早期恢复,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作者:医院张振茹
投稿爆料:huliren
vi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