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供医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
急性缺血性卒中的早期治疗采用依达拉奉右莰醇注射用浓溶液,能很好地保护神经元,改善卒中患者的总体预后。脑卒中是一种临床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多发于中老年群体,发病率较高。我国为脑卒中高发国家,每年病死人数≥万[1],脑卒中患者脑组织局部供血急剧减少或中断,进而出现脑组织缺氧、缺血,若未采取及时有效的治疗措施可导致患者脑组织坏死,严重威胁生命安全[2]。
目前最有效的救治措施是在时间窗内(<6h)开展静脉溶栓治疗及血管内治疗(机械取栓)[3]。但由于严格的时间窗限制,大多患者无法在时间窗内及时开展溶栓治疗。发病6~24h内的患者可以考虑机械取栓治疗,需进行影像学评估,并排除血管内治疗禁忌证(如正在服用抗凝药、伴未能控制的高血压、存在出血倾向等)[4,5]。
针对错过溶栓时间窗且无法开展取栓治疗的患者,需尽早启动神经保护治疗以保护患者的神经功能。依达拉奉右莰醇注射用浓溶液作为脑卒中患者大脑神经元的“保护伞”,能有效延长治疗时间窗,改善患者预后,在急性缺血性卒中的早期治疗中,取得了良好疗效。本期我医院的黄芳医生分享了一个经典病例。
经典病例抢先看
▎基本情况:黄某某,女,76岁。▎主诉:因“突发右侧肢体无力11小时”,于年9月26日23:30入院。▎现病史:患者诉11小时前(.09.:30左右)出现右侧肢体无力,行走向右侧偏斜,右手持物不稳,伴流涎,口齿不清,当时未引起重视,未行任何检查及治疗,自行在家中休息,当晚20:20左右起床时右侧肢体不能活动,口齿不清加重,无头痛头晕,无饮水呛咳,无肢体麻木及抽搐,无感觉障碍,无恶心呕吐,无胸闷、心悸、气促等不适,立即拨打我院,21:00送入我院急诊,查头部CT示左侧基底节及额叶脑梗死,给予依达拉奉清除自由基及疏血通改善循环等对症支持治疗,患者症状未见好转;23:30急诊以脑梗死收入我科继续治疗。▎既往病史:高血压病3级,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病史,均未系统治疗,无吸烟史、无饮酒史,否认食物过敏史。▎专科查体:神清,构音障碍,定向力、注意力、理解力,计算力及记忆力正常。颅神经检查:双侧额纹对称,双瞳等大等圆,对光反射灵敏,直径约3mm,左侧鼻唇沟变浅,咽反射迟钝。肌力、肌张力:右肢肌力0级,左肢体肌力5级,右侧肢体肌张力减退。共济运动:双侧指鼻试验、轮替试验、跟膝胫试验不合作,Romberg征不合作。步态及姿势:不合作。反射:浅反射:双侧腹壁反射可引出;深反射:右侧肱二头肌腱、肱三头肌腱、桡骨骨膜反射、膝反射、跟腱反射(+),髌阵挛、踝阵挛(-);病理反射:右侧巴氏征(+)、余掌颌反射、Hoffmann征、Oppenheim征、Gordon征未引出。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14分。
▌辅助检查:▎影像学检查
头部CT(.09.:21):左侧基底节及额叶脑梗死。
图1头部CT影像结果
心电图(ECG)(.09.:25):窦性心律,大致正常心电图;
腹部B超(.09.:08):肝多发囊肿;胆囊多发结石;脾内多发稍高回声结节;双肾囊肿(右肾多发),右肾钙化灶形成;老年性子宫影响;
心脏彩超(.09.:36):二尖瓣、三尖瓣轻度反流;主动脉弹性下降;左室舒张功能减退,收缩功能测值正常范围;
颈部血管彩超(.09.:42):双侧颈动脉内膜面毛糙、右侧颈动脉斑块形成;右侧锁骨下动脉斑块形成;
头部MRI(.09.:57):1.脑干左部急性脑梗塞;2.脑内多发腔隙性梗塞;3.双侧上颌窦炎症;4.脑MRA示动脉硬化。右侧大脑中动脉膝部(M1、2段交界处)小分支起始部局限膨隆,提示动脉瘤或瘤样扩张可能。
图2头部MRI影像结果
▎生化学检查
尿常规、肝功能、肾功能均正常;血常规:血红蛋白测定.00g/L;红细胞压积测定34.90%;凝血:抗凝血酶80.00%;生化免疫Cobas:总蛋白62.50g/L,白蛋白36.80g/L,碱性磷酸酶36.00U/L,尿酸.5umol/L,二氧化碳21.40mmol/L,B2-微球蛋白3.73mg/L,血糖7.06mmol/L;糖化血红蛋白:6.60%。
▌诊断急性脑梗死(脑干左部急性脑梗塞)、高血压3级(很高危)、2型糖尿病。
▌治疗方案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吲哚布芬;稳定斑块药物瑞舒伐他汀;降纤药物纤溶酶;血糖控制药物二甲双胍;改善循环药物疏血通;清除自由基/抗炎药物依达拉奉右莰醇注射用浓溶液,15ml/次(含依达拉奉30mg,右莰醇7.5mg),2次/日,10天,加入到ml生理盐水中静脉滴注,30min内滴完;降压药物硝苯地平缓释片;建立侧支循环药物丁苯酞胶囊;营养神经药物甲钴胺及维生素B1;慢性小脑电刺激术、偏瘫肢体康复训练及脑电治疗等对症支持治疗。
▌出院情况神清,语利,定向力、注意力、理解力,计算力及记忆力正常。颅神经检查双侧鼻唇沟对称,咽反射迟钝。肌力、肌张力:右肢肌力3级,左肢体肌力5级,右侧肢体肌张力高,左侧肢体指鼻实验、跟膝胫实验稳准,右侧指鼻实验、跟膝胫实验不稳准。深反射:右侧肱二头肌腱、肱三头肌腱、桡骨骨膜反射、膝反射、跟腱反射(+++),髌阵挛、踝阵挛(-)。NIHSS:6分。
病例提供专家黄芳医院,主治医生;
现任帕金森及运动障碍疾病组委员;
从事神经内科十余年,擅长脑血管疾病、运动障碍疾病诊断治疗;
年在北京医院进修一年;
发表论文十余篇。
黄芳医师点评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是一种发病率高、致残率高、病死率高、复发率高及并发症多的疾病[6]。对于大量不能接受溶栓治疗的患者,可以进行神经保护治疗,挽救缺血半暗带的神经元,防止或延迟细胞死亡。依达拉奉右莰醇注射用浓溶液科学配伍了依达拉奉和右莰醇两种活性成分,自由基清除和抗炎双管齐下,针对神经和再灌注损伤的多个环节发生作用,能多靶点保护神经元,且可将治疗时间窗延长至48h,提升卒中治疗成功率。III期临床试验数据亚组分析显示,患者越早使用依达拉奉右莰醇注射用浓溶液,取得良好预后的比例更高。在本病例中,该患者入院治疗距发病时间11h,超过了静脉溶栓治疗时间窗(6h),不宜采用溶栓治疗,且患者不具备取栓治疗的条件。本例患者入院前症状曾进行性加重,在使用依达拉奉右莰醇注射用浓溶液治疗联合抗血小板治疗,总体预后良好,患者出院时NIHSS评分由14分降为6分;且未增加患者出血风险,证明安全性良好。在错过静脉溶栓治疗时间窗的情况下,尽早使用依达拉奉右莰醇注射用浓溶液能延长治疗的时间窗,提升卒中治疗成功率,并且有效抑制了神经损伤,降低致残风险,改善患者的整体预后。参考文献:
[1]穆欣,李娟,刘瑞荣,等.首发脑卒中患者自我管理行为及影响因素的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51(3):-.[2]陈仰昆,刘勇林,倪卓新,等.缺血性脑卒中合并脑微出血的危险因素[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42(4):-.[3]WangW,JiangB,SunH,etal.Prevalence,incidence,andmortalityofstrokeinChina:resultsfromanationwidepopulation-basedsurveyofadults[J].Circulation,,(8):-.[4]霍晓川,高峰.急性缺血性卒中血管内治疗中国指南[J].中国卒中杂志,,13(07):-.[5]中华预防医学会卒中预防与控制专业委员会介入学.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血管内治疗中国专家共识[J].中华医学杂志.;94(27):-.[6]FonarowGC,ZhaoX,SmithEE,etal.Door-to-needletimesfortissueplasminogenactivatoradministrationandclinicalou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