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剧透丨治疗脑胶质瘤新策略肿瘤线粒体靶

当前肿瘤治疗的难点和研究重点主要包括肿瘤药物耐受、肿瘤迁移和肿瘤复发,而很多情况下肿瘤干细胞是罪魁祸首。

已有大量研究表明,肿瘤干细胞具有特殊的线粒体代谢,与正常体细胞和肿瘤主体分裂细胞的线粒体代谢有着显著的不同。因此,靶向肿瘤干细胞中的线粒体是近年来抗肿瘤治疗的一个新思路。

对于线粒体的研究历史已有一定沉淀,但其相关研究在近十年来仍呈爆发式增长。线粒体是年国自然医学部中标项目中最热的关键词之一,也是近年来高分文章的焦点之一。

关于线粒体能量代谢与肿瘤发生发展关系的研究,施裕丰教授团队在该领域做出了杰出贡献。他曾作为第一作者,在著名期刊Nature上发表了一篇题为“Gboxinisanoxidativephosphorylationinhibitorthattargetsglioblastoma”的重磅论文。

该研究基于高通量筛选发现了可以特异性地抑制原代神经胶质瘤母细胞(GSC)生长的小分子Gboxin。

Gboxin是一款肿瘤干细胞特异的线粒体OXPHOS抑制剂。肿瘤干细胞高度依赖线粒体氧化磷酸化(OXPHOS)而存活,而抑制肿瘤干细胞的OXPHOS通路则可有效杀死这类细胞,阻断肿瘤发生发展。

研究显示,Gboxin能够巧妙地利用GSC线粒体内特有的理化环境,特异性靶向OXPHOS第五个蛋白复合体。而正常体细胞可通过打开线粒体通透通道(mPTP)维持较低的线粒体内膜电势差来逃脱Gboxin对OXPHOS的抑制,因此无显著影响。

同时研究发现,代谢稳定的Gboxin衍生物可有效抑制小鼠神经胶质母细胞瘤的生长,且未出现明显的毒性作用,表明Gboxin类药物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进一步实验表明,在多种不同人肿瘤细胞系中,线粒体mPTP不活跃却对Gboxin敏感,这意味着Gboxin类药物的作用未来还有可能应用到神经胶质母细胞瘤以外的更多适应症。

bioSeedinWebinar第期邀请同济大学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施裕丰直播分享《治疗脑胶质瘤新策略:肿瘤线粒体靶向抑制剂》。

施教授将详细介绍肿瘤线粒体靶向抑制剂的基础发现、转化研究,以及其机制的延伸,并分享他发现这一肿瘤线粒体全新靶点的宝贵经验。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smeo.com/zcmbyy/1581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