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应该怎么治 http://m.39.net/pf/a_7117848.html
对于经历过中风的患者来说,谈“梗”色变。脑梗,也就是脑梗死,是西医口中的“脑卒中”(中医称为“中风”)最常见的一种类型。医院,接诊到的中风病人中70%其实都是脑梗死。号称“世界头号杀手”的脑梗,往往总是,突然降临。所以了解脑梗死发作前的症状,尽早防治尤为关键!本期《求真》节目,我们特邀吉医院神经内科主任王守春教授,为各位听众朋友科普脑梗防治知识。
《求真》
本期专家:王守春,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主任医师,教授,日本秋田大学博士后,硕士研究生导师。现任:医院学会介入神经病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神经介入协作组副组长、中国医师协会医学科学普及分会常务委员、中国卒中学会复合介入神经外科分会常务委员、中国医师协会神经介入专业委员会委员、吉林省卒中学会神经介入分会主任委员、吉林省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缺血性脑血管病介入治疗学组组长、;年在北京天坛一院进修学习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介入治疗技术。年组建“吉大一院缺血性脑血管病介入治疗协作中心”。近五年累计发表文章20余篇,包括SCI论文2篇。目前已经开展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脑动脉狭窄、闭塞再通介入治疗及全脑血管造影余例;特别在急诊血管内介入治疗,如急诊动脉溶栓治疗、单纯球囊扩张治疗、急诊支架治疗和急诊取栓等治疗方面积累了非常丰富的临床经验。
小红人(NewsBaby)
当家里人或自己突然不舒服(头晕、站不稳),怎样早期识别脑梗?
王教授
王教授:
快速识别脑卒中的简单方法:卒中
1看:看看晕倒者的脸,左右脸两边是否对称,有没有嘴角歪斜。
2侧肢体:手脚是不是无力,胳膊抬不高,两脚站不稳。
0是指聆听,聆听语言:讲话是否清楚,表达困难。
小红人(NewsBaby)
有些朋友一看老人晕倒,家属慌忙给病人喂糖水、含参片、吃安宫、按摩等方法自行急救。像这种热传民间急救脑梗的方式靠谱吗?
王教授
脑梗死容不得一分一秒的耽误,疑似脑梗发作,千万不要在家瞎折腾,应医院去,脑梗越早治疗,后遗症越少甚至不留下后遗症。特别是大血管闭塞导致的比较严重的脑梗死患者,发病1医院,争取发病3小时内采取脑血管再通手术,大多数患者能够预后良好;有时晚一个小时、甚至晚半个小时手术,即使血管再通了,但患者可能由于脑坏死面积大而遗留严重后遗症、有时因血管坏死而出现脑出血,甚至危机生命。所以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来说:时间就是大脑;时间就是生命。急性脑梗发作4.5医院,一支药静脉溶栓就可以让病人转危为安。超过6小时、24小时也有救,通过介入手术把血栓取出来。
小红人(NewsBaby)
脑梗死患者都需要做哪些检查?
王教授
脑梗死的检查主要有两方面检查:一是脑组织检查如头部CTMRI;二是脑血管检查如TCDCACTAMRADSA.普通CTMR检查主要是看脑组织是否已经坏死、脑坏死等范围和大小;血管检查主要是看脑血管堵塞的部位,患者将来的发展趋势和判断预后。
小红人(NewsBaby)
医院开展急诊静脉溶栓和急诊介入取栓呢?
王教授
由于急诊静脉溶栓要求发病后3至4.5小时必须把溶栓药物注入患者体内,医院后1小时内静脉注射溶栓药物。所有能开展急诊静脉溶栓医院必须开展卒中中心急诊绿色通道建设,医院、医院可以开展急诊静脉溶栓,但真医院现医院开展。大家留意吉林省脑卒中急救地图,具有详细标识,所有救护车都知道,并且医院都有互动联系,希望患者家属广为利用。静脉溶栓最好就近医院,取栓手术最好到取栓经验相对医院取栓手术效果更好。
小红人(NewsBaby)
脑梗是一种老年人的专属疾病,年轻人是不会出现的,是这样的吗王教授?
王教授
由于年轻人的生活习惯不健康,脑梗已经有越来越年轻化的趋势,我们经常会听说二十多岁的小伙子长期熬夜打游戏最后出现脑梗等事件。所以脑梗的预防是没有年龄范围的。
小红人(NewsBaby)
脑梗是高血压病的进一步发展,没有高血压病史脑梗是不会发生的?
王教授
这种观点也是错误的。脑梗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动脉粥样硬化和血栓、栓子堵塞脑血管,而高血压只是造成动脉粥样硬化的其中一个因素,还有很多其他的因素,如高血糖、高血脂、高同型半胱氨酸、房颤、不良的生活习惯等,这些都与血栓的形成、脱落或者加速动脉硬化有关。所以,即使没有高血压,也要注意预防脑梗。
小红人(NewsBaby)
医院输液预防脑梗的效果要比吃药好?
王教授
这种想法也是不正确的。脑梗是一个日积月累的疾病,需要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养成良好的习惯,按时服用二级预防药物,把危险因素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输液只是一个短暂的过程,并不能持久的改善血管情况,有些药物要一天静脉点滴两次,就是因为这种要物代谢期很短,所以不要靠静脉药物来防治脑梗死。而且对于很多心脏不好的人来说,过多过快输液可能会加重心脏的负担,反而诱发心脏病,得不偿失。
小红人(NewsBaby)
在脑梗的二级预防中,需要服用抗血小板药物,而这类药物有出血的风险,所以不能服用?
王教授
这种观点也是片面的。俗话说是药三分毒,严格来说所有药物都有一定副作用。抗血小板药物确实有副作用,会造成脑部或者消化道出血,但是在脑梗的防治指南中却是一级推荐药物,因此在脑梗的预防中该药占有很重要的地位。那么就需要在用药过程中监测凝血功能,及时进行出血风险的评估,根据结果调整药物的剂量或者更换药物的种类,不能因为害怕出血而不进行药物预防。
小红人(NewsBaby)
大家都怕脑梗,如何才能预防呢?
王教授
首先,有高血压的朋友一定积极控制血压,将自己血压长期控制在/90mmHg以下。因为高血压是引起脑梗最常见的原因。发生高血压后要在医生指导下坚持运动、减体重、少吃盐、长期坚持服用降压药,这样就能大幅度降低发生脑梗的风险。
其次,要控制好血脂,特别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胆固醇是形成斑块的主要原料。通过合理饮食、必要时服用他汀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到较低水平,可以显著降低形成斑块的风险,从而预防脑梗的发生。
第三,房颤是导致脑梗的另一个重要而常见的原因。对于房颤患者,无论是阵发性房颤、还是持续性房颤,均应咨询医生,必要时应用抗凝药物治疗,这样可以有效预防脑梗。虽然长期吃抗凝药可能有些副作用,但好处明显多于坏处,因此该用药时一定要在医生指导下用药。
此外,戒烟、控制血糖、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阿司匹林等措施也有助于降低脑梗风险。其实吧,健康主要掌握在自己手里,预防脑梗同样如此。只要自己提高防范意识,经常运动锻炼、养成良好的生活饮食习惯,注意控制危险因素,绝大多数脑梗是可以避免的。
吉林省卒中急救地图
(点击蓝色字查看)
吉林省科学技术协会温馨提示
已有高血脂、糖尿病、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以及有冠心病病史者,应长期预防治疗,医院复查,长期服用抗血小板聚集剂,具体用药需在专业医生指导下服用。初次脑梗患者至少应该做TCDCA等血管筛查,对反复发作的脑梗患者还要做CTAMRA甚至DSA检查,以指导临床诊断和治疗。
文章来源:原创·吉林新闻综合广播
编辑:明瑞、月半马尧、审核:怀楠、监制:王林、金可红
戳右下角小花分享给更多人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