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林某,女性,59岁,住院号:。缘患者于年6月10日左右无明显诱因下出现腰痛伴右下肢麻痛,症状呈进行性加重。年6月18日患者至广州医院就诊,行腰椎MRI提示:腰4椎体、双侧椎弓及椎旁软组织改变,考虑椎体椎体转移瘤并累及前纵韧带,椎管狭窄,相应马尾神经变性,请结合临床。胸部CT提示:左肺上叶前段结节灶,考虑周围型肺癌可能性大。纵膈数个小淋巴结。建议CT增强扫描及组织病理学检查。年6月底患者至我院就诊,6月30日会诊外院CT提示:左上肺占位,疑肺癌并第4腰椎转移,不除外其他,请结合临床。纵隔小淋巴结;双侧胸膜增厚。腰椎退行性变。7月1日MRI提示:1.脑内多发转移瘤。2.第六脑室形成。7月1日经皮肺穿刺活检提示:(左肺肿物穿刺组织)镜下,增生的纤维组织中见异型细胞呈腺泡状分布,局灶区域见小乳头,病变诊断为浸润性腺癌。患者病属晚期,一般情况可,予年7月6日-7月31日予全脑及腰椎转移瘤放疗,过程顺利。
患者确诊左肺腺癌并腰椎、颅脑多发转移,拒绝行全身化疗,遂取肿瘤组织行基因检测,显示EGFR21外显子突变,建议患者采用吉非替尼行靶向治疗,同时根据病情开具围方制成水丸,与靶向药一起使用,期间处方多有调整。患者从年7月中旬开始,采用吉非替尼+围方水丸治疗,期间未见靶向药所致的任何毒副反应,肺部病灶、颅脑多发转移瘤疗效显著。年3月27CT所见:左上肺癌治疗后复查,与-06-30对比:左上肺见不规则结节灶,边缘毛糙,可见毛刺征,范围大小约16×12毫米,大致同前,增强呈轻度强化,周围见条片状模糊密影。右上肺见小结节状病灶,大致同前,双肺门不大。纵隔窗示纵隔无偏移,心影及大血管形态正常,纵隔内未见肿块及肿大淋巴结。无胸腔积液及胸膜肥厚。年03月28日颅脑MRI提示:头颅MRI平扫及增强未见异常,未见颅内占位病变。
年5月中旬患者出现左侧肩背疼痛,呈进行性加重,骨扫描提示:左肱骨头转移,予放射治疗,期间停服吉非替尼,改为奥西替尼,继续配合围方制丸治疗。经治疗后患者病情稳定,无任何不适。年12月中旬患者返院复查。12月18日CT影像所见:左上肺癌治疗后复查,与-09-12胸部CT对比:左上肺见不规则结节灶,边缘毛糙,可见毛刺征,范围大小约22×30毫米,大小大致同前,增强呈轻度强化,其内小空洞较前缩小,周围见条片状模糊密影。右上肺见小结节状病灶,大致同前,双肺门不大。纵隔窗示纵隔无偏移,心影及大血管形态正常,纵隔内见多发稍大淋巴结,较前缩小。未见胸腔积液及胸膜肥厚。左侧肱骨头内可见斑片状稍高密度影,欠均匀,局部可见骨质破坏。年12月24日骨扫描提示:1.左侧肱骨、右侧股骨粗隆多发骨代谢异常活跃,与前片对比,病灶较前明显增多。2.第4腰椎骨代谢活跃,大致同前。3.右足背骨代谢活跃,疑退行性变,随诊。-12-20影像所见:脑转移瘤治疗后,双侧小脑半球、右侧中央前回、右侧颞叶脑膜可见类圆形及条片状等低T1稍长T2信号,FLAIR呈高信号,增强扫描见中度强化,中线结构居中。脑室系统形态、大小正常。脑沟、脑裂、脑池未见异常。脑干和小脑正常。符合颅内多发转移瘤表现。患者骨扫描新增右侧股骨粗隆转移,患者虽无任何症状,但考虑到股骨具有重要的支撑功能,遂予右侧股骨粗隆转移灶放疗,过程顺利。
年12月底患者胸部CT显示肺部病灶尚稳定,颅脑MRI显示脑多发转移瘤,提示病情进展,但病灶极小,尚无症状,全身骨扫描(ECT)显示骨转移病灶较前明显增多,考虑奥西替尼仍然有疗效,可以考虑调整围方继续治疗。刻诊:患者精神可,纳眠一般,二便可,无发热,无头晕头痛,无胸闷气促,无腹胀腹痛。舌质暗红,苔薄腻,脉沉细。遂处方如下:生地黄克、熟地黄克、白芍克、黄芩克、盐黄柏克、地龙克、土鳖虫克、金银花克、壁虎克、蜂房克、黑蚂蚁克、制水蛭克、蜈蚣条、全蝎克、阿魏克、白花蛇舌草克、川贝母克、蛤蚧克、天竺黄克、玄参克、生晒参片克、三七克、煅青礞石克、醋鸡内金克、生鸡内金克、炮姜克、五谷虫克、生黄芪克、生红曲克、丹参克、石斛克、酒山茱萸克、山药克、乌梅克、僵蚕克、覆盆子克、枸杞子克、酒女贞子克、知母克、泽泻克、牡丹皮克、龟甲胶克、大黄克、麦冬克、醋五味子克、党参克、北沙参克、陈皮克、神曲克、焦山楂克、炙甘草克,将上方中药制成水丸,每次12克,每日4次。年3月中旬患者返院复查,3月18日CT提示:1.左上肺癌治疗后,左上肺癌灶较前稍缩小,周围炎症大致同前;右上肺小结节灶,大致同前;纵隔小、稍大淋巴结,部分较前缩小。2.肝右叶钙化灶/胆管结石。副脾。3.左侧肱骨头骨转移,大致同前;右侧肱骨头骨岛可能。年3月19日腰椎MRI提示:腰椎退行性变;L3/4-L4/5椎间盘轻度膨出;考虑腰4椎体髓核椎体内突出,请结合临床。年3月20日颅脑MRI提示:-03-20颅脑MRI提示:颅内多发转移瘤治疗后,部分较前缩小。由于骨扫描辐射较重,未行复查。患者肺部病灶、颅脑多发转移瘤与年12月底比较,病灶明显缩小、减少,疗效显著。现患者一切正常,无任何不适。
按语:本例患者,老年女性,未行化疗,长期予吉非替尼/奥西替尼靶向治疗,同时开具围方,制成水丸治疗,期间予脑转移瘤与骨转移灶放疗,疗效显著,目前生存期已近5年,具有极高的生活质量。患者确诊左肺周围型肺腺癌,病灶靠近胸膜,中医辨证为脾肾阳虚,痰浊偏盛,这是主要的证型,其合并多发骨转移(破骨型)又辨证为血热血瘀。因此中医治疗的思路如下:1.中医认为,“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对于治疗恶性肿瘤更是如此,因此,处方首要加强健脾补肾温阳、补气养血益肺之品,如生晒参、黄芪、熟地、山茱萸、党参、蛤蚧、川贝母、龟甲胶、五谷虫、枸杞子、黑蚂蚁、蜂房等扶正固本为主。2.痰浊偏盛是病邪的主要方面,化痰散结尤为重要,但须使用青礞石、天竺黄、阿魏、壁虎、僵蚕、蜈蚣、全蝎等金石脂类及虫类药方须有更好疗效。3.破骨型骨转移中医辨证多为血热血瘀,加之吉非替尼/奥西替尼其药性偏热,可能加重血热血瘀状态,因此在处方中续加强清热解毒、活血祛瘀之品,如金银花、黄芩、黄连、黄柏、白花蛇舌草、牡丹皮、三七、丹参以及水蛭、地龙、土鳖虫等药物,其中水蛭、地龙、土鳖虫治疗骨转移疗效确切。4.吉非替尼/奥西替尼其主要的副作用是皮疹、痤疮、皮肤瘙痒、腹泻(热结旁流)、便秘等,可见其药性极其燥热,因此在处方时要加强养阴解毒之品,一方面减轻其毒副反应,另一方面可以延缓其耐药性,提高靶向药的疗效。5.建立中州,顾护脾胃,予黄芪、党参、炮姜、焦神曲、焦山楂、鸡内金等药物健脾益胃,促进气血化生,同时有助于金石、脂类以及虫类药的运化吸收。
大量的临床实践证明,按照一人一病一方原则,根据患者阴阳、气血、寒热、虚实、脏腑、表里以及病理等开具围方,制成水丸,配合吉非替尼、奥西替尼等靶向药治疗EGFR突变的非小细胞肺腺癌,具有确切疗效,一方面发挥中医药本身的治疗作用,另一方面可显著减轻或消除靶向药的毒副反应,同时延长或提高靶向药物的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