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输液的注意事项
小儿静脉输液是临床给药的重要途径,也是我们护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患儿输液时应注意的以下几个方面,现总结如下:
1.输液前的准备
1.1门诊患儿输液时,由于门诊环境条件的限制,环境比较嘈杂,家
长和患儿情绪都比较烦躁,所以给患儿静脉输液前我们首先要稳定好家长的情绪,做好患儿的思想工作。耐心解释,多给患儿表扬和鼓励,尽量取得患儿的配合。
1.2儿科静脉穿刺与成人相比有更大的难度,护士应克服急躁情绪。
在操作时,一定要保持平稳的心理状态,集中精力,沉着冷静,排除干扰,避免周围环境及人的情绪影响,仔细寻找穿刺部位,尽量做到一次穿刺成功。(注意:选择穿刺部位尽可能避开关节,穿刺成功后加强固定。)
1.3告知患儿家长,患儿来输液时尽量不要空腹。比如静脉点滴青霉
素时,在空腹情况下,容易致患儿心慌、腹痛,同时还会增加患儿过敏反应的发生几率;再如静脉点滴大环内酯类等有胃肠道反应的药物时,空腹情况下,容易加重胃肠道反应的症状。
2.输液中勤观察
2.1患儿生性好动,而且由于血管较细,容易发生输液外渗,所以输
液过程中,护士要勤巡视,细观察,避免药液外渗给患儿增加不必要的痛苦。
2.2输液时,由于家长忙于照看患儿,可能观察不及时,造成滴完液
体而未察觉等,所以护士要及时巡视,以防头皮针回血造成血栓,堵塞针头。
2.3输液时,由于患儿年龄小,语言表达能力差,出现输液反应时,
患儿不能及时表达,所以要求我们及时巡视,及时发现。如在输液过程中,若发现患儿出现怕冷、寒颤、面色苍白及发热等症状,应考虑为输液反应,需立即停止输液,通知,遵医嘱对症处理。如患儿出现全身瘙痒、荨麻疹、呼吸困难等症状,提示患儿对药物有过敏反应,需立即停止输液,通知医生,视情况轻重,给予抗过敏处理。
2.4门诊输液患儿高热患者较多,输液过程中,注意高热惊厥的发生。一旦出现惊厥,立即给予及时有效的护理:
①惊厥发作时,应就地抢救,保持患儿安静、平卧、头偏向一侧,及
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
②防舌咬伤:用开口器或在上下臼齿之间放纱布包裹的压舌板。
③按医嘱给予抗惊厥药物。此外,部分高热患儿输液过程中,因应用退热药物,造成大量出汗,此时要注意保暖,避免受凉。
2.5输液过程中,由于输入液体,患儿小便次数会增加,注意告知家长,患儿小便时一定要抬高输液瓶,以防压力不足而使头皮针内的血液回流,堵塞针头。
3.输液完成后的注意事项
3.1输液结束,拔针时先分离胶布,将消毒棉球贴好胶布,贴在针眼处,左手拇指压住棉球,迅速拔出针头,按压穿刺部位。由于拔针时,
患儿哭闹血管压力增高,需按压5分钟以上,切忌边压边揉,以免发生皮下淤血。
3.2输液结束后,让患儿在门诊观察半小时以后再离开输液室,以利于观察用药后的反应,若出现意外及时给予处理。
小儿惊厥
小儿因其大脑发育不成熟,分析鉴别及抑制功能较差,兴奋冲动易于
泛化,致使神经细胞处于过度兴奋状态,神经元发生异常放电现象,引起全身或局部骨骼肌群突然发生不自主收缩,双眼上翻、凝视或斜视,常伴意识障碍。
1.病因小儿惊厥分感染性和非感染性两大类。感染性主要由颅内感染(各种病原体引起的脑膜炎、脑炎及脑脓肿等)和颅外感染(各种感染造成的高热惊厥和中毒性脑病等)所致;非感染性主要由颅内疾病(如占位性病变、颅脑损伤、畸形、原发性癫痫等)和颅外疾病(低血钙和低血糖、药物或植物中毒、阿唱斯综合征及脑栓塞、高血压脑病及尿毒症等)所致。
2.临床表现多数突然发作,意识丧失,双眼凝视、斜视或上翻,头后仰,面肌及四肢呈强直性或阵挛性抽搐;可伴喉痉挛,呼吸暂停甚至青紫,惊厥后昏睡,少数抽搐时意识清醒如手足搐搦症。如惊厥发作时间超过30分钟或两次发作间歇意识不能完全恢复,称惊厥持续状态,表示病情严重,会导致脑水肿,呼吸衰竭而危及生命。
3.护理
(1)常见护理诊断:①有窒息的危险:与抽搐有关。②有受伤
的危险:与抽搐有关。③体温过高:与感染或癫痫持续状态有关。④
潜在并发症:脑水肿。⑤知识缺乏。
(2)护理措施:①预防窒息的护理:惊厥发作时就地抢救,松解患儿衣服领口,去枕仰卧位,头偏向一侧;将舌轻轻向外牵拉,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及口腔呕吐物,保持呼吸道通畅;按医嘱给止惊药物。②预防外伤的护理:频繁惊厥或持续时间较长的患儿应在手中或腋下放置纱布,防止皮肤摩擦受损,出牙的患者应用纱布包裹压舌板置于患儿上下磨牙之间,防止舌咬伤;床边设置床档,防止坠床,专人守护。③高热的护理:应给予物理降温或药物降温。④预防脑水肿的护理:保持安静,避免对患儿的一切刺激,按医嘱用抗惊厥
药控制惊厥;惊厥较重或时间长者应按医嘱给予吸氧,观察其血压、呼吸、脉搏、意识及瞳孔的变化,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生处理。⑤健康教育:患儿发生惊厥时应告知家长,保持安静,不要大声喊叫,教会家长惊厥发作时的急救方法,发作缓解医院查明原因,防止再发作。
结核性脑膜炎的临床表现
结核性脑膜炎简称结脑,是小儿结核病中最严重的一型。病死率较高,存活者亦可能遗留后遗症,常在结核原发感染后2年以内,尤其3~6个月内最易发生。婴幼儿多见。
1.发病机制小儿血唱脑脊液屏障功能差、神经系统发育不成熟、免疫功能不完善;入侵结核菌易经血行播散,结脑为全身粟粒型结核的一部分。
2.临床表现多缓慢起病,婴儿可以骤起高热、惊厥发病。
(1)早期(前驱期):约1~2周。患儿性情改变、精神呆滞、喜哭、易怒、睡眠不安、双目凝视,有低热、呕吐、便秘,年长儿可诉头痛。
(2)中期(脑膜刺激征期):约1~2周,因剧烈头痛、喷射性呕吐、嗜睡或惊厥,体温进一步增高。脑膜刺激征阳性。婴幼儿则以前囟饱满为主。还可有面神经、动眼神经、外展神经瘫痪出现眼球运动障碍及复视。部分患儿巴氏征(+)、肢体瘫痪等。
(3)晚期(昏迷期):约1~3周,上述症状逐渐加重,有意识矇眬、半昏迷进入完全昏迷。频繁惊厥甚至可呈强直状态。明显颅内高压及脑积水时,呼吸不规则或变慢,颅缝裂开,头皮静脉怒张等。如治疗不及时最终可因脑疝死亡。
急性粟粒型肺结核
急性粟粒型肺结核或称急性血行播散型肺结核,常是原发综合征发展的结果。多见于婴幼儿初染后6个月以内。
1.发病机制原发灶或胸腔内淋巴结干酪坏死病变破坏血管,致大量结核菌进入肺动脉引起粟粒型肺结核。如结核菌进入肺静脉经血行或经淋巴播散至全身引起脑、脑膜、肝、脾、腹膜、肠、肾等全身粟粒结核病。
2.临床表现多数起病急,有高热和严重中毒症状,盗汗、食欲不振、面色苍白。少数患儿咳嗽、气急颇似肺炎。多数患儿同时有结核性脑膜炎症状。体格检查表现为症状和体征与X线的不一致性。偶
可闻及细湿啰音,全身淋巴结和肝脾肿大。
3.辅助检查重症患儿结核菌素试验可呈假阴性。痰或胃液中可查到结核菌。粟粒疹和眼底检查所见的结核结节有诊断意义。多于发病两周后X线检查可见两肺均匀对称的、大小一致粟粒状阴影。
4.治疗原则①以INH、SM为基础用药,其余选择性使用,总疗程1年半以上。②伴严重中毒症状和结核性脑膜炎时,可加用肾上腺皮质激素4~8周。
北京中科医院电话北京中科医院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