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风偏爱这5类人,且不只大脑会中风,身体

北京中科刘云涛 https://wapjbk.39.net/yiyuanfengcai/ys_bjzkbdfyy/

老年人发生“中风”相信大家都不陌生,一直以来大家都普遍认为中风是老年人的“专利”,这主要是因为中风多由高血压、动脉硬化及糖尿病等慢性病所引起。

然而,近年来中风年龄有下降的趋势,一般认为45岁以前发生中风就属于年轻型中风,目前年轻型的中风已占中风人数的5%~10%,且有逐年增加的情形。

与老年人中风不同,年轻人中风多是因为不注意血压、血糖与血脂肪的控制,以及平时运动少、饮食作息不正常、抽烟酗酒、熬夜等不良的生活习惯所“养”成的。

但总的来说,无论是老年型还是年轻型的中风,都与一些疾病息息相关,到底哪些疾病会引发中风呢?

高血压

过高的血压易使血管内壁受损,导致胆固醇堆积,进而加速血管的硬化;同时也容易挤破血管,增加脑出血的危险,在影响中风的“三高”因素中,高血压的影响最为主要,堪称是元凶,罹患高血压的中风风险是没有高血压者的3~5倍。

高血脂

血脂中的高胆固醇及三酸甘油酯偏高,会导致血管粥样动脉硬化,不仅会让血管壁变得狭窄,一旦血管壁有斑块掉落,还会形成血栓,进而阻塞脑血管,引发脑中风,高胆固醇中风风险为正常者的1.8~2.6倍。 

心脏病

罹患心脏瓣膜疾病的患者,容易在心脏形成血栓,一旦阻塞住脑部血管,就会引发中风,特别是引发心房纤维颤动(心律不整)时,中风风险更高,其中风风险为未发生心房纤维颤动者的5~17倍。

糖尿病

糖尿病易使血管壁增厚及硬化,血管容易因此阻塞或是形成血栓剥落,进而引发中风,有糖尿病者引发中风风险是没有糖尿病者的2~3倍。

颈动脉狭窄

颈动脉是供应脑部血流的重要来源,颈动脉狭窄的原因主要是粥状硬化斑块沉积使得血管内膜增厚,进而阻塞血管或形成血栓剥落,造成脑部缺血引起中风,其引发脑中风的风险是没有颈动脉狭窄者的2倍。

其实,除了我们的大脑会中风外,其他部位的神经系统如果同样也遭遇血流供应上的问题,也有可能引发中风。

突发性视力丧失-眼中风

不知大家是否遇到过这样的情形,单眼视力突然变得模糊不清,甚至看不见,这其实是因眼部视网膜动脉阻塞或静脉出血造成的“眼中风”。

视网膜是产生视觉的重要部位,上面密密麻麻的神经细胞,需依赖血管系统供给养分与氧气,以维持正常运作。若影响的血管正好是营养中心视力黄斑部的视网膜动静脉或其分支,便可能会对视力造成严重的损伤。

需注意,根据统计,视网膜中心动脉阻塞后5年内的死亡率为40%,死因主要是心肌梗塞。因此,“眼中风”不仅是眼科的急症,也代表身体可能突发中风的前驱症状之一,患者极可能血压已经过高,或体内已有血栓流窜或血管狭窄阻塞情形,需引起重视!

突发性神经性听力障碍-耳中风

明明没有遭受过撞击或外伤,一觉醒来,突然感觉听力明显受损(以单侧居多),或并发耳鸣、呕吐、平衡失调、走路不稳等情况,这着实会让人吓一大跳!若出现这种情况,可以考虑是否是罹患了“耳中风”。

许多人把“突发性神经性听力障碍”称作是“耳中风”,耳中风发病不分人群,从工作生活压力大的年轻人到老年人都可能罹患。

目前已知的可能引发“耳中风”的原因有病毒感染、肿瘤压迫听神经、自体免疫系统疾病、内耳淋巴膜破裂等;另外,内耳迷路动脉或其分支狭窄、阻塞,在血流循环不良情况下,也可能造成神经性的听力障碍。

突发“耳中风”时,最重要的是掌握发病10天内的治疗黄金期,患者应尽速至有完医院接受检查诊断。一般来说,“耳中风”的患者若能及时接受治疗,则听力有较高的恢复机会,但如果延迟接受治疗,则预后通常会较差。

让人举步维艰-脚中风

发生在下肢动脉血管急性阻塞的“脚中风”,是一项让人举步维艰的病症。

患者通往双腿“下肢”的血管因狭窄或有血栓阻塞,造成血流不畅通,进而会出现下肢冰冷、麻痛、间歇性跛行、慢性溃疡难愈等症状;严重时,足部肌肉组织因而缺血导致“缺氧性”坏死,甚至可能必须面临截肢。

而患有风湿性心脏病、心房颤动、糖尿病、高血脂、心内膜炎、骨折、感染症或心血管疾病家族史以及老烟枪等,都是“脚中风”的好发对象。

需注意,“脚中风”也有抢救黄金时间,一旦超过6~8小时的最佳治疗时机,就算再打通血管,肌肉组织仍将持续进行不可逆转的坏死现象。

控制血压-脊髓中风

人体的颈髓与胸腰髓有许多神经分布其中,负有控制四肢力气、感觉、呼吸与排泄等功能,当“脊髓中风”时,患者可能先是在颈部或背部感到一阵剧痛,或胸部出现类似心绞痛的闷痛感,数分钟或数小时后,便可能突然出现双脚或双手无力、感觉丧失、大小便失禁等神经症状。

至于“脊髓中风”的原因,目前已知包括血管动脉硬化、主动脉疾病、动脉剥离等血管疾病,以及全身性败血症感染等。而根据以往的调查研究发现,“脊髓中风”患者中超过半数有高血压病史。

由于“高血压”与“脊髓中风”的关系颇为密切,因此,防范“脊髓中风”最好的方法就是做好血压控制,特别是有心血管疾病家族史者,迈入中老年阶段后,一定要定期接受全身血管与神经系统的健康检查。

与美汇,您身边的健康美丽专家!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smeo.com/zcmbyy/1216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