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麻原因很多,例如:腕管综合征、肘管综合征、桡神经损伤引起的手麻、糖尿病引起的手麻、颈椎病引起的手麻、妊娠引起的手麻、腔隙性脑梗死引起的手麻等等。
功能性手麻应该到神经内科看,出现器质性的改变应该就诊骨科(手术治疗),手麻治疗越早越好。
那么什么是功能性改变?什么是器质性改变呢?
早期出现手麻,没有肌肉萎缩,没有失去运动功能,肌电图(神经电生理)检测运动、感觉神经传导减慢,或只有感觉神经传导减慢;这时为功能性改变。
一旦出现肌肉萎缩,肌电图显示运动、感觉神经减慢和波幅下降,相应肌肉出现失神经损害即为器质性改变。
怎样鉴别早期的器质性改变呢?最好用肌电图方法检查。
举例腕管综合征引起的手麻:
王女士因库房倒库,一人将上百件衣服打包装箱,干完后,王女士感觉右手麻疼严重,放射到前臂,夜晚常常麻醒,需要反复甩手才能缓解。医院肌电图室检查,发现患者双侧正中神经运动、感觉潜伏期均明显延长,右手更重,因患者50多岁,考虑患者由于处于更年期加之手部过劳导致的腕管综合征,建议患者局部理疗和口服营养神经药物治疗。
魏先生因双手麻木一年,加重一月余经多方治疗无效,医院肌电图室检查,经检查诊断为腕管综合征,由于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魏先生的肌电图已经显示双侧正中神经轴索损害,只能手术治疗了,这无疑增加了患者的痛苦。
许多像王女士、魏先生这样手麻的病人不知道去看哪个科室,没有进行专科的诊治以致延误治疗时机的病人不在少数。
在我院肌电图室检查单手或双手麻木的病人中,大约60%为腕管综合征,尤其是天气寒冷时多见。
什么是腕管综合征呢?
是由于正中神经在腕部的卡压,这是由于腕部的特殊解剖结构所致,正中神经在腕部要通过一个较为狭窄的管道,叫腕管。此管道是由腕部的骨质和腕横韧带组成,其出入口口径很小,仅为2~2.5cm,而在入口处三面均以骨质围绕,其上部又是腕横韧带。当腕部反复活动时,可造成此处韧带肥厚,导致腕管空间变小,正中神经受压,继之缺血,最终出现神经受损。
腕管综合征常见于:
①从事和手部反复活动有关的职业;
②需要使用手承受较高压力的日常工作,或手必须处于持久的不适位置;
③手抓握产生振动的工具;
④频繁地在腕及掌基部形成压力,如肉类加工,食品包装、泥瓦匠、木工、牙科医生、打字、绘画、纺织等;还有许多家庭妇女长期用手搓洗衣服等也可成为诱发因素,近年由于电脑的普及,反复上网使用鼠标的“鼠标手”也是由于腕部正中神经的损害;
还有一些疾病或状况下易发腕管综合征:更年期妇女、妊娠或过早停经、糖尿病、肢端肥大、淀粉样变性、类风湿关节炎、甲旁亢、甲减粘液水肿、结缔组织疾病、家族性等。该病女性多见,多为双手同时受累,也可先一手发病,几年后另一只手也发病。
患者常见的表现:
①手腕和手指麻木、针刺感和疼痛;麻木多见于拇指的掌侧面、食指、中指和无名指的桡侧半,于夜间休息时加重,许多病人常被麻醒,在不停甩手后麻木消失。
②也可有手部无力,酸胀,手指僵硬,不能屈曲,手笨拙等。
③还有一些病人会表现为手痛,手痛局限于手指、腕部,有时向上臂放射。
④而有些病人疼痛定位不明显,少部分病人会出现手指僵硬、疼痛不能屈曲。
妊娠时的腕管综合征常在分娩后可恢复,其他腕管综合征必须寻找病因,进行病因治疗。腕管综合征的病人早期肌电图会呈现脱髓鞘改变,这时非手术治疗会有一定效果,如果肌电图检查发现神经出现轴索损害情况时,需要尽快手术(松解减压术)治疗,一旦出现拇短展肌萎缩非常明显时,肌电图检查运动和感觉神经电位消失者手术效果不理想。
所以,腕管综合征的病人早期诊断非常重要,如果您出现单手或双手麻木,睡觉时被麻醒等症状,请您去神经内科或骨科门诊看医生,经专业医生为您诊治,需要和肘管综合征、桡神经损伤引起的手麻、颈椎病的神经根损害引起的手麻、糖尿病周围神经损害引起的手麻等进行鉴别,以免延误您的最佳治疗时机。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