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速递:前额-小脑经颅直流电刺激提高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的睡眠质量·简述睡眠问题在双相情感障碍(BD)很常见。众所周知,睡眠障碍是躁狂和抑郁常见的共同特性,现在逐渐发现,睡眠障碍也是各种疾病稳定阶段的共同特征。双相情感障碍的传统治疗技术是持续发展的,包括症状改善和功能康复。然而,最近的临床和流行病学研究对此发出了挑战,尽管情绪发作后会有症状改善或恢复,但许多BD患者的认知和社会功能障碍仍会在稳定阶段维持。最近的研究推测,这些障碍可能与前额-丘脑-小脑回路的机能障碍有关,特别是缺乏前额叶背外侧皮层(DLPFC)(活动减退)和皮质下区域如丘脑、小脑(多动症)的生理代谢活动。因此,我们对稳定期BD患者的前额-小脑进行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以改善他们的神经心理功能。在调查过程中,我们注意到大量患者的睡眠质量出现意想不到的显著的改善。这个发现具有潜在的临床意义,表明前额叶皮层和小脑在调节睡眠过程中十分重要,同时,tDCS也有可能引起轻度躁狂和失眠(受电极放置部位的影响)。基于这些原因,我们目前的研究集中在评估前额-小脑改善睡眠质量的有效性。研究方法25名(8名男性,17名女性,平均年龄41.9±12.62)被诊断为稳定期I或II型BD患者的门诊病人参加这项研究。tDCS刺激如下:阴极刺激右侧小脑皮层,阳极刺激左背外侧前额叶皮层(DLPFC);刺激的强度被设定为2mA,持续20分钟,连续刺激3周。评估在tDCS刺激前后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来评估睡眠质量。结果PSQI总分和除了“睡眠药物”之外PSQI项目,在治疗后均显著提高。表1.治疗前后PSQI总得分和各项目平均分讨论这是被报道的第一个关于tDCS对稳定期BD患者睡眠质量有积极影响的研究。前额叶皮层和小脑在调节睡眠过程中可能发挥作用,阴极(抑制)刺激小脑和阳极(兴奋)刺激DLPFC可能有可能调节前额-丘脑-小脑回路,以改善睡眠质量。有人认为,BD患者的睡眠、认知和情感失调可能与涉及前额叶皮层及其与更深的大脑区域的神经生物学有关。事实上,独立研究表明,稳定期的BD患者和遭受睡眠剥夺的健康人表现出相似的涉及到前额皮质的认知和情感障碍,这就支持前额自上而下的回路调节认知、情感、和睡眠进程的观点。此外,众所周知,睡眠的调整可能代表小脑的功能之一。知道了这一点,就可以合理的假设,同时进行阴极(抑制)刺激小脑和阳极(兴奋)刺激DLPFC可能调节这些网络以改善睡眠质量。参考文献:Prefronto-CerebellarTranscranialDirectCurrentStimulationImprovesSleepQualityinEuthymicBipolarPatients:ABriefReport涨姿势咯,学习、学习、再学习,更多知识,更多新鲜内容尽情期待,点击上方蓝字“瑞海康复”,或识别下方昆明儿童白癜风贵州白癜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