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提要
近日,72岁的曹大爷在上海交通大医院完成冠脉搭桥术,正准备出院回家之际,突发急性脑梗塞。心血管外科值班医生准确识别病情、脑卒中绿色通道团队快速响应,为患者争取到了宝贵的“黄金救治时间”。经过及时有效的动脉内介入取栓治疗,曹大爷预后良好,未发生神经功能障碍,目前已康复出院。
”
曹大爷近1年来频繁胸闷气促,经心血管外科详细评估后诊断为冠心病,且冠脉多支存在严重狭窄或闭塞。在完善术前检查后,8月17日,心血管外科主任薛松教授带领团队为曹大爷进行了不停跳多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手术非常成功,术后曹大爷恢复顺利,胸闷气促的症状明显改善,自己感觉“又回到了年轻时的状态”。
8月27日,本是曹大爷出院的日子,当天凌晨约2点起夜时却突然出现左侧肢体无力,家属发现曹大爷说话也变得含糊,反应迟钝,立即向值班医生反映了情况。当班刘冀东医生查看曹大爷情况并快速进行神经系统查体后立马警惕了起来,“是不是颅内出现了问题?”刘冀东立即安排陪同患者到急诊做了头颅CT检查,并联系神经内科、神经外科脑血管病团队进行急会诊。
接到会诊通知后,神经内、外科医生10分钟内到达患者床旁。经神经系统查体发现,曹大爷左侧肢体偏瘫,意识不清,而头颅CT排除了脑出血。会诊医生一致认为,曹大爷很可能是发生了急性脑梗塞,当即联系放射科进行头颅CTA(血管增强CT)检查。放射科很快完成了血管重建工作,果然,曹大爷右侧的颈内动脉“消失”了。针对这一疾病,最佳的治疗方法是静脉溶栓的同时行动脉内介入取栓治疗。然而,患者10天前有过开胸行冠脉搭桥手术史,不宜行静脉溶栓治疗,经会诊的神经内、外科医生商议后决定,立即给患者行动脉内介入取栓治疗。
卒中绿色通道快速响应,麻醉医师、导管室护士及放射科技师半医院。完善相关准备后,神经外科丁圣豪医生和刘朗医生为曹大爷做了全脑血管造影术,术中证实患者右侧颈内动脉海绵窦段至眼段闭塞。随即采用支架取栓技术顺利取出栓子两枚。造影结果显示,右侧颈内动脉完全再通,远端分支显影良好,头颅CT复查未见新鲜出血及大面积脑梗塞,所有人都松了一口气。此时,天边已露出黎明的曙光,卒中绿色通道的医生们又投入到新的一天忙碌而有序的临床工作中。
术后患者返回心血管外科监护室病房,当日中午即拔除口插管,意识恢复,左侧肢体肌力恢复到正常水平。在薛松教授团队的精心治疗下,患者目前已顺利出院,无任何新发神经功能障碍。
心血管外科薛松教授指出,急性脑梗塞病情进展迅速,患者预后差,因此对脑梗塞的临床表现早期识别和快速诊断非常关键。曹大爷能够有良好的预后,得益于心血管外科值班医生准确的病情识别和脑卒中绿色通道团队的快速响应,为患者争取到宝贵的“黄金救治时间”。
专家提醒
脑血管病中心主任万杰清教授表示,脑梗塞是神经科急症,有效治疗时间窗仅4.5-6小时,“时间就是生命”,若不及时治疗,脑组织将产生不可逆的损伤,患者很可能遗留严重的神经功能障碍。脑梗塞诊断一旦明确,就应争分夺秒的进行治疗,且需要神经内科、神经外科、影像科、麻醉科、手术室等多部门的密切配合,因此卒中绿色通道团队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即胜,医院脑卒中的救治水平和能力。只有抢在脑细胞发生不可逆性损伤前,尽早启动静脉溶栓、动脉取栓等治疗以恢复脑血流、挽救脑组织,方可最大程度保护患者神经功能。
院内卒中占卒中人群的6.5%-15%,比例不低,临床医生应重视这类疾病。一旦患者出现肢体乏力、言语含糊、口角歪斜,意识变差等典型临床表现时,及时请神经内、外科医生会诊,做到早诊断、早治疗,方能在“黄金时间”内开通闭塞的脑血管,为患者健康保驾护航。
我知道你在看哦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