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特瑞姆走入山西太原,医院

暑假白癜风防治 http://pf.39.net/bdfyy/bdfzj/200805/8096384.html

8月4日下午,哈特瑞姆心脏医生医院、山西维康同源医生集团合作成立的心律失常诊疗中心顺利完成第一台手术——一位八旬老人的房颤射频消融手术,这同医院首例房颤射频消融术。

(图片背景:6月13日,山西省卫健委副主任张波、山西省卫健委医政医管局局长侯天慧、太原市委卫健工委书记、市卫健委主任宫殿元、太原市委卫健工委专职副书记蒋亚南等多位领导出席了心律失常诊疗中心的授牌仪式。)

01

规范与细节,是从第一台手术开始的坚持

主刀的田颖医生打趣说,这可能是她近年来最“费神”的一台非疑难手术。

田颖是首都医科医院心律失常科的副主任医师、医学博士后,同时也是哈特瑞姆心脏医生集团的联合创始人,这样一台房颤导管射频消融手术,以她的技术,通常手术时长不会超过2小时。

但这一次用时更久,因为田颖带领手术团队,从术前器械盘点、消毒等方面全程紧盯,保障流程顺畅,务求从第一台手术就将“规范”“细节”写进团队基因。

手术由医院心内科孙帅医生、医院心血管科副主任李海静共同开展,顺利完成。

“病人对我们也特别信任”,田颖医生说。

这种信任,源自哈特瑞姆在业内的品牌口碑和完善的全程闭环管理体系。陪同患者就诊的儿子、儿媳都是大夫,听说哈特瑞姆心脏医生集团进驻太原,立刻联系了新成立的心律失常诊疗中心。恰逢疫情余波未尽,医院组织了一场线上会诊,多位院领导“坐镇”现场,田颖医生与患者及家属以视频形式“面对面”沟通。

由于患者曾有脑梗史,怀疑与房颤有关,心悸症状也较为严重,药物控制不佳,手术成为当下最佳选择,由此促成了中心开诊以来的第一台手术。

在医疗技术普及的同时做到“规范”,是哈特瑞姆专家们始终在坚持和传承的。

未来,哈特瑞姆心脏医生集团核心专家将定期于医院心律失常诊疗中心门诊、查房、手术、培训、互联网+医疗线上会诊,全面开展心律失常疾病治疗,培养优秀本地心律失常病领域医护人才队伍,与山西维康同源医生集团共同助力医院心律失常学科建设,为当地心律失常患者提供更加精准、优质的医疗。

02

心脏病终身照护,一个人拥有一支医疗团队!

基于对哈特瑞姆的信任,经历过线上会诊和手术的成功,术后,患者自然而然接受了哈特瑞姆的心脏病终身照护——陪同的一位患者家属是内分泌科医生,深知心脏病和糖尿病一样,都是对长期随访管理有强需求的疾病,尤其患者还有脑梗病史,因此非常理解随访照护的重要性。

患者的主管医生、医院心血管科副主任李海静与此次主刀的哈特瑞姆专家田颖以及医生助理共同组成了一支专属患者个人的健康管理团队,他们将在患者出院后继续提供用药生活、复诊预约等方面的指导和支持。

在医生助理指导下,患者还绑定了长程心电监测设备,设备小巧可随身携带,一旦感到心慌心悸,可以立刻使用,以便捕捉犯病时的心电图;健康管理团队亦可在后台调阅历史记录,为评估病情提供心电依据。

“接诊的病人越多,慢慢发现了一些共性:在医院里,患者比较言听计从,医院的门,要么把医生的话抛之脑后,要么全凭个人理解对待疾病导致‘动作变形’。大部分人,就像风筝断了线。”田颖医生用断线风筝形象地形容出院患者。

在绝大多数患者都不清楚“随访照护”这一概念的时候,哈特瑞姆心脏医生集团已经在这一项目默默耕耘了5年。通过医生助理这一桥梁,医生们把出院后的患者很好地管理起来。

“越来越多亲身经历证明,持续的随访和管理,大大节省了患者家庭的医疗费用,减少急诊、猝死等不良事件发生。患者本人也许感觉不到,但我们的记录和反馈发现,很多潜在的脑梗、心梗就在这样的管理中,被医护人员消灭在了萌芽状态。”

一项对例房颤患者进行平均22个月的随访研究显示,采用专业随访护士组的心血管死亡率为1.10%、住院率13.50%,显著低于常规随诊组的3.90%和19.10%。

目前,哈特瑞姆心脏病终身照护项目已经在全国20医院落地,也期待未来患者的心脏病终身照护作为当下医疗的有益补充,成为医院心律失常诊疗中心的常态化项目。

医院

医院始建于年,前身为英国传教士哈罗德·斯科医院,医院。现址位于杏花岭6号,新院区位于晋祠镇,是太原市“百院兴医工程”重点项目之一,床位张,将建成集医疗、教学、科研、区域急救、公共卫生、康复疗养、中医药养生“七位一体”医院、太原市西南区域医疗服务中心和康复养老中心,满足全市乃至全省人民群众医疗服务和康复养老需求。

医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smeo.com/zcmbzl/1320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