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是神经内科、康复医学科最常见的疾病,此病患者最常见症状是突发一侧肢体无力或麻木、一侧面部麻木或口角歪斜、反应迟钝、失去平衡、吞咽困难、言语困难、意识障碍或抽搐等。
针对脑梗死患者最常见的手部肿胀
应该采取怎样的康复措施呢?
首先让我们先了解手部肿胀的临床表现
早期:1、水肿以手背最为明显,皮肤皱纹消失,水肿处柔软、膨隆。
2、手的颜色发生变化,呈粉红或淡紫色。
3、感觉手有些温热,有时有潮湿感。
中期:1、疼痛加重直至不能忍受任何对手和手指的压力。
2、在背侧腕骨之间及与掌骨连接区出现明显坚硬的隆凸。
3、通过放射检查,可以发现典型的骨质疏松改变。
后遗症期:1、腕关节屈曲伴尺侧偏,背伸受限。
2、前臂旋后严重受限。
3、手掌变平,大、小鱼际肌群明显萎缩。
4、掌指关节不能屈曲,外展活动微乎其微。
5、近端指间关节和远端指间关节固定在微屈曲位上,但不能再屈曲。
改善手部肿胀的方法患侧手部肿胀是脑梗死后一个很常见的问题,常常表现为发病后1~3个月内突然出现继发性的手部肿胀和疼痛。患者由于血液流通不畅,尤其是行动不方便的肢体最容易出现肿胀。如果不治疗,将导致关节的僵硬,甚至是永久性的手指畸形,严重影响患者的手部功能,妨碍患者的全面康复,给患者带来了很大的痛苦。而且由于消肿时间较长,等自然消肿后常伴有手部肌肉萎缩,影响患者功能恢复。因此,康复护理越及时,手消肿越早,手功能恢复越大,对提高生活质量就越有利。
主动与被动运动主动、被动运动过程中,肌肉在收缩、舒张过程中提供了良好的“泵”作用,可促进水肿程度的改善,打破“疼痛-制动-活动障碍”的恶性循环。
此康复锻炼的目的在于加强患侧肢体功能锻炼,可增加静脉回流,减轻水肿。
冷热水交替浸泡准备40~50℃的温水和5~10℃的冷水
先浸泡温水2~3分钟
↓
再浸泡冷水1~2分钟
反复进行5~10次
↓
最后热水浴结束
这样可促进组织液经淋巴或静脉回流,促进血液循环以消肿。
有研究发现:
冷热交替漩涡浴能明显改善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的上肢疼痛、水肿、肌张力、运动功能和日常活动能力。
空气压力波治疗主要通过多腔气囊依次有顺序地反复充放气,形成对组织和肢体的循环压力,促进血液和淋巴的流动及改善微循环的作用,加速肢体组织液回流,从而达到消肿的目的。
体位摆放患者可将患侧肢体摆放在相对高的位置,利用重力的作用,加速血液回流,减少水肿。
压迫性向心缠绕选用一条直径1~2mm的线绳
由远端向近端
缠绕拇指、然后是其他手指,
之后开始缠手,直缠到腕关节上。
在指甲处做成一小环开始缠绕,
这样不会压迫敏感的表皮
↓
然后,快速有力的
向近端缠绕至指根部不能再缠为止
↓
缠完后,
应立即从指端绳环处
迅速拉开缠绕的线绳
作者:医院
康复医学科主任沈洁
来源:康复学园
赞赏